摘要:目的:探討醫院對腦出血的診斷治療,以及療效。
方法:分析70例腦出血患者臨床資料。
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85.7%,對照組總有效率68.6%,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好于對照組。
結論: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救治是提高生存的關鍵。
關鍵詞:腦出血 診療 分析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52-02
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腦出血發病急,致死率高。多數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引發腦出血。其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失語、感覺意識障礙、更甚者會昏迷,往往會造成語言障礙、偏癱等后遺癥。早期明確診斷對降低死亡率和殘障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F將70例腦出血患者診斷及治療資料總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7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24例為男性,11例為女性,平均年齡54.8±18.5歲;對照組35例,23例為男性,12例為女性,平均年齡57.3±15.2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6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2例,房顫1例,腦梗死1例。發病情況:58(82.9%)例因情緒激動、用力、飲酒等突然發病,發病,在大于半小時小于12小時就診,22(17.1%)例發病緩慢,在大于12小時但是小于48小時就診。70例患者中頭痛58例(82.9%),嘔吐39例(55.7%),失語33例(47.1%)意識障礙33例(47.1%),頭昏23例(32.9%),上消化出血4例(5.7%)。
1.2 輔助診斷。70例患者均經過心電圖、頭顱CT或MRI顯示出血部位:35例為基底節區,24例為內囊出血,4例為外囊出血,4例為丘腦出血部分破入腦室,2例為腦葉出血,1例為小腦出血。心電圖提示26例為竇速,24例心肌勞損,5例頻發房早,10例頻發室早,4例束支傳導阻滯,2例異常Q波。其他情況23例伴有血糖升高,25例其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占36%。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診斷與治療。
1.3.1 診斷。有高血壓病史或動脈硬化病史,如因情緒激動、用力等而誘發突然嘔吐、頭痛、穿線神經系體征,不管有沒有意識障礙,如若初次就診時血壓明顯升高,則提示為腦出血。此外,就診時血糖、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則提示腦出血。有人也提出,如白細胞>15g/L,中性粒細胞>0.90,不僅支持出血而且提示預后不良。其中1例為腦梗死患者,發病緩,血壓升高不明顯,如有房顫病史,則應優先考慮腦梗死。對于老年患者,腦萎縮明顯,反應差,腦出血后頭痛不明顯,多表現為頭暈,但是多是突發病,血壓升高明顯,在這70例患者中有4例屬于這種情況。
1.3.2 治療。調控血壓:70例患者中70%有高血壓。根據此情況,缺血或者出血性卒中發生后血壓升高,一般不需要緊急治療。因為急性腦出血管病時,顱內壓增高,血壓代償性升高,在此情況系有助于血液供應及腦出血部位廁紙循環建立。但是有其他內科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動脈夾層時要積極治療。
1.3.2.1 對照組。給予急性出血性卒中降壓正為:收縮壓大于220mmHg,舒張壓大于120mmHg或MAP大于130mmHg,降壓宜緩慢。病程達到2周以上,控制血壓到理想水平,降低再次發生腦出血的幾率。由于腦出血,顱內壓增高明顯,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應急死降低顱內壓,可以靜脈滴注125ml的20%的甘露醇,2-6次/d。
1.3.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加用速尿和地塞米松;對于丘腦出血進入腦室的患者,特別是三、四腦室積血的患者,在無激素禁忌癥的情況下,早期小劑量使用地塞米松,一般2mg,以防止腦脊液循環通路粘連和梗阻性腦積水的發生,也可用人血白蛋白每天10-40g靜脈滴注降低顱內壓。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改用呋塞米和甘油果糖。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人數治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
治療組351119585.7
對照組357171168.6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2.2 兩組牛津殘障分級比較。對結果進行評級。0級為完全無癥狀,恢復良好;1級為盡管有癥狀,但無明顯功能障礙;2級為輕度殘疾;3級為中度殘疾;4級為重度殘疾;5級為嚴重殘疾;6級為死亡。治療組40例,0級:9例(25.7%);1級:5例(14.3%);2級:11例(31.4%);3級:5例(14.3%);4級:2例(5.7%);5級:1例(2.9%);6級:2例(5.7%)。對照組40例,0級:7(20.0%);1級:4例(11.4%);2級:7例(20.0%);3級:6例(17.1%);4級:4例(11.4%);5級:3例(8.6%);6級:4例(11.4%)。
3 討論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該病起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是常見的臨床重癥之一,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最為嚴重的一種。腦出血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動脈硬化造成的,多發于老年患者。發病愿意多是因為情緒激動或用力過度造成的,伴有頭痛、頭暈、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大多數患者病發當時血壓明顯升高,致使血管破裂,引起腦溢血。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所致腦實質內出血,多因高血壓病辦法的腦小動脈病變在血壓驟升時破裂所致。CT或MRI掃描顯示,顱內有血腫,顯示精確。CT對腦出血診斷幾乎是百分之百。腦出血治療藥注意血壓的控制,避免血壓波動造成受損,保證腦漿灌入量,以沒有發生腦缺血不適癥狀為佳。筆者認為,對于24小時腦出血的患者,常規肌注或靜注止血1支;同時每日給新凝靈注射液400-600mg人木糖醇中靜滴,對于早期的血腫擴大有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任洪雷.腦出血患者50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08,21(8):1432-1433
[2] 湛彥強,張蘇明.腦出血診治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8,5(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