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熟練掌握內鏡下擴張治療食管吻合口狹窄配合及心理干預措施。
方法:對43例內鏡下食管吻合口狹窄患者行薩式擴張器擴張治療的配合及心理干預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
結果:43例治療的病人均處于最適宜的身心狀態,無治療并發癥,吻合口直徑達9-12mm,基本恢復正常飲食。
結論:施行正確的食管吻合口狹窄擴張治療配合及心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提高病人對疼痛等不適的耐受性;是提高擴張治療的成功率、有效預防并發癥、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吻合口狹窄 擴張配合 心理干預
Coord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Dilatatio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nastomotic Stenosis
Yu Ailing Zhu Zhenhong
Abstract:Objective:To master the measures of coordination in endoscopic dilatatio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Implement the coordination measur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43 cases with endoscopic dilatation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43 cases were in a state of optimum physical and mental, and complications did not occur. The anastomotic diameters were 9-12mm, and all cases returned to normal diet.
Conclusion:The correct coordination measur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uld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patient's tolerance of pain and other discomfort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dilatation treatment,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guarantee patient safety.
Keywords:Esophageal anastomotic stenosis Coordin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32-02
食管胃吻合口狹窄是食管癌、胃底賁門癌術后常見并發癥。我院在2009年2月-2010年8月間對43例食管吻合口狹窄患者進行了在內鏡下擴張治療。現通過回顧性分析總結,將其術前心理干預、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觀察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齡36-80歲。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33例,胃底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9例,下咽癌術后1例。病例均有進行性吞咽困難,部分有脫水和營養不良。所有病例均經上消化道X線造影檢查明確狹窄部位及程度。全部患者使用薩式擴張器進行擴張治療。
1.2 方法。根據患者狹窄程度、位置、身體狀況選用不同直徑的薩式擴張器進行擴張。按常規將胃鏡插至狹窄段上方,直視下經內鏡活檢孔道插入引導鋼絲,直至引導鋼絲前段的軟彈簧處于胃腔內,由助手固定引導鋼絲退出胃鏡,將擴張條沿著引導鋼絲滑過患者食管胃吻合口狹窄部位,從而起到擴張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可通過更換不同規格的擴張條對患者食管狹窄部位進行擴張,直至達到所需要的擴張狀態,最后置入的
薩式擴張器保留2-5分鐘,將導絲及擴張器一同退出[1],然后再插入胃鏡檢查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將配置好的去甲腎上腺素(100ml生理鹽水+8mg去甲腎上腺素),做局部止血沖洗,完成擴張治療。
1.3 結果。所有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擴張后直徑達到9-12mm。有23例擴張一次;有10例擴張兩次,每次間隔一周至兩周;有6例擴張三次每次間隔兩周到兩個月;有3例擴張五次每次間隔兩周到六個月;有1例擴張六次每次間隔兩周至十二個月。患者基本恢復正常飲食。
2 護理及配合
2.1 術前準備。
2.1.1 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對食管吻合口狹窄擴張治療前患者尤為重要。食管吻合口狹窄患者治療前存在的不良心理,直接影響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醫護人員應針對不同心理狀況進行耐心開導,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及心理狀況,傾聽病人宣泄的內心所有顧慮[2],護士態度應和藹可親,運用溝通技巧,耐心與病人交談,實施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內鏡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操作方法、目的、效果、并發癥、注意事項。教會病人在治療中對出現的如惡心等不適時,做深呼吸減輕不適。對于老年病人,護士在交談中要注意禮貌、稱謂、語調和語速,使其達到心理舒適,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做好心理準備,使其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3]。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能使用語言表達,為了互通信息,我們采用肌體語言進行行為表達方式,從而了解患者的感受及不適,在術前和病人共同制定雙方能明了的統一的肌體溝通表達方式,如擴張時感到劇痛,不能耐受時讓患者舉舉手示意,操作者就能及時了解患者的感受,調整方法以便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1.2 患者準備。術前6-8小時禁食,行乙肝病毒檢測,血常規、凝血常規檢查,插入胃鏡前15分鐘,口服利多卡因膠漿10ml,以麻醉咽部及消除胃內泡沫。協助患者左側臥位,解開領口,松開腰帶,取下義齒,枕頭高度與患者體型相適應,保證呼吸通暢,以便于口腔分泌物的流出。
2.1.3 物品及器械準備。消毒奧林巴斯QIF-Q260電子胃鏡一條、薩式擴張器及引導鋼絲一套,電動吸引器裝置。術前檢測各種儀器及器械功能處于完好狀態,同時配置100ml生理鹽水加8mg去甲腎上腺素及50ml注射器備用。
2.2 術中配合。
2.2.1 嫻熟的操作技術。護士應待醫生常規插入胃鏡顯示吻合口狹窄段后及時準確地提供引導鋼絲擴張器械,熟悉醫生操作步驟,擴張過程中盡量做到輕穩迅速,縮短治療時間,從而既能減輕病人痛苦,又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2.2 嚴密觀察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嚴密觀察病人的反應,根據術前制定的統一溝通方式,注意觀察患者肌體動作、面部表情耐受情況、脈搏的變化,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嗆咳窒息及出血。
2.2.3 擴張結束。擴張結束時,幫患者取下牙墊,擦凈面部,告知患者治療操作順利完成,安慰患者并協助患者平躺于檢查床上10分鐘,觀察病情穩定無異常后,由護理員推送返回病房。
2.3 術后指導。
2.3.1 休息指導。術后患者需臥床休息2-4小時,一周內避免劇烈活動,賁門切除患者常引起疼痛,胃食管返流平臥時抬高床頭15-30°,睡覺前2小時禁止飲食。
2.3.2 飲食指導。術后禁食2-4小時,無胸悶、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時可進食流質飲食,然后囑患者進食米飯、饅頭、水餃等固體飲食。在進用固體食物前首先嘗試吞咽小口米飯,如無不適,可再吞咽大口米飯、水餃等固體食物,這樣可利用固體食物的力量防止擴張狹窄口再回縮,本組患者未因飲食不當發生再回縮。
2.4 并發癥及護理。病人送回病房后,認真和管床護士做好交接班,預防如下并發癥。①出血:擴張后少量出血患者較多見,少量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也可以局部噴灑、或口服去甲腎上腺素(100ml生理鹽水+8mg去甲腎上腺素),本組患者未出現大量出血。②穿孔:由于病因體質所使用的不同直徑擴張器及擴張程度手法等不同,擴張治療所引起的食管穿孔的發生率也不同。如術后即出現劇烈的胸痛,皮下氣腫則應高度懷疑穿孔的危險,應立即口服30%-50%泛影葡胺進行X線透視,以便確診及時處理,若發生較小穿孔可進行保守治療,本組患者未發生穿孔。
3 討論
食管癌及胃底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而吻合口狹窄的治療可采用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損傷大,風險高,患者不易接受。隨著內鏡治療的發展,手術治療正逐漸被內鏡治療所代替。內鏡治療因創傷小,風險低,費用少等優點,已被臨床廣泛應用。擴張是目前較為成熟的非手術治療手段。薩式擴張器有六種規格,直徑分別為:5、7、9、11、12.8、15毫米,長0.85米,前端成圓錐狀,患者一般能耐受。本組43例患者,有1例連續擴張了6次,3例擴張5次,6例擴張3次,10例擴張2次,其余23例患者均擴張1次,獲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
通過對本組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我們認為治療成功除了與患者的病情、擴張器的型號、狹窄口擴張的程度以及醫生的操作技術和臨床經驗密切相關外,護士的術前心理干預及治療配合也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術前準備充分、加強心理溝通疏導,使病人消除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治療以及術中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注意術后的飲食指導及并發癥的觀察同樣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內鏡治療前的心理干預目的是為了讓病人心理舒適主動接受配合治療。內鏡治療是一種刺激源,可引起明顯的應激反應,加上病人對內鏡治療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不但容易引起病人的軀體性應激,表現為疼痛、腹脹, 噯氣還可引起心理性應激反應的發生, 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等, 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協同, 增加復合應激效應。正常的心理應激是機體達到良好狀態的一種反應, 當心理應激狀態超過了機體適應范圍就會引起傷害, 導致機體生理、生化、心理行為等多方面的改變[4]。上消化道對牽拉、機械刺激等比較敏感, 所以在內鏡擴張治療中, 病人普遍存在疼痛, 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 而緊張、恐懼心理, 可引起消化道痙攣、收縮,疼痛加劇, 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治療效果 導致擴張失敗[5]。
通過護士語言,情緒,行為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將術前心理干預、術中配合、術后指導應用到食管擴張內鏡治療的全過程,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緊張、恐懼心理,有效提高病人對疼痛的耐受性,減少病人的不適,最大限度地減少應激反應對人體的不利影響,提高擴張治療的成功率,縮短擴張治療時間,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蔡文智,姜泊.內鏡下消化病微創治療護理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82
[2] 劉增垣,何裕民.心身醫學[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25-426
[3] 任存格,楊小平.胃鏡檢查中護理干預實施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03,18(1):13
[4] 戴曉陽,佟術艷.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9-51
[5] 王萍,姚禮慶.現代內鏡護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