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灸治療咳嗽的臨床研究日益增多,其治療手段多種多樣,療效好,操作簡便且無副作用,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但諸多研究對于咳嗽缺乏統一的診療標準,在研究方法上還存在不足,筆者現將近十年針灸治療咳嗽的臨床研究綜述如下。
關鍵詞:針灸 咳嗽 綜述
【中圖分類號】R-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41-02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咳吐痰液而言。中醫認為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通常兩者并見,故并稱咳嗽。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也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常出現于多種疾病。本文旨在總結近十年來針灸治療咳嗽的臨床進展情況,以期尋找更加有效地治療咳嗽的方法。
1 體針
李軍霞[1]以太淵穴為主穴,取雙側太淵穴,針刺得氣后用瀉法,留針20min,每10min捻瀉1次,肺俞(雙)、脾俞(雙)、合谷(雙)用平補平瀉發,豐隆用瀉法,留針15min,每日針一次,7d一療程,療程間隔3d。85例患者,痊愈65例,顯效13例,好轉5例,無效2例,療效顯著。朱慶軍等[2]以水通(嘴角之下四分,為董氏奇穴)、水金(在水通穴向里平開五分,為董氏奇穴)兩穴為主穴,由內向外分別斜刺入水通、金水1~5分,或由水金向水通方向行皮下透刺約1.5寸,然后根據就診時間加針配穴分別為上午刺魚際,中午刺太淵,下午刺尺澤。主要以捻轉手法行氣,得氣后留針30~45min,每日一次,每周連續針5刺,15次為一個療程。治療100例,治愈40例,好轉55例,未愈5例,總有效率為95%。胡榮[3]對100例咳嗽患者在魚際,豐隆,太淵穴運用燒山火、透天涼針法,以及針刀穴位切割和刺激,結果臨床治愈67例,好轉25例,見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9%。
2 單穴針刺
肖祖偉[4]取肺俞穴,采用針刺加艾灸治療風寒咳嗽40例,取針后再點按雙側肺俞,以患者耐受為度,約1.5分鐘。隔日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治愈36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100%。
3 穴位敷貼
王利然[5]等采用冬病夏治傳統穴位配合神闕穴貼敷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對照組30例,僅采用冬病夏治傳統穴位貼敷,結果,治療三年治療組總有效率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6.7%。
4 綜合療法
4.1 針藥并用。范育玲[6]等將89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在口服止嗽散的同時針刺大椎,風門,肺俞,得氣后電針20分鐘,并在出針后在自大椎至肺俞的脊柱兩側區域拔火罐,留罐5-10分鐘。并采用丹參注射液在雙側肺俞或雙側風門注射(交替使用)。對照組54例,,僅口服止嗽散。2周為1療程。對照結果顯示,治療組達到痊愈標準的療程天數明顯少于對照組,這說明針藥結合治療感染后咳嗽優于單純使用中藥。
4.2 針刺結合灸法。崔霞[7]等人取天突、膻中、肺俞、定喘及合谷等穴采用雷火灸治療小兒慢性咳嗽,治療68例,治愈54例,好轉13例,未愈1例,有效率98.5%,治愈率為79.2%。治療見效快,且患兒對灸條的溫熱刺激依從性好。楊淑榮等[8]將80例肺腎陰虛型喉源性咳嗽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予針刺開音1號(雙側,經驗穴,位于頸前足陽明經循行區域,自人迎穴向頸正中線喉腔方向旁開0.5寸處)、天容等穴并結合“熱敏點”(多出現在涌泉穴處)艾灸療法治療;對照組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結束時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5%。
4.3 針刺結合推拿。王玉[9]運用小兒推拿清肺經,運內八卦,開天門,推坎宮,推揉太陽穴等,再根據具體證型加減推拿手法,并配合肺俞穴拔罐治療90例小兒外感咳嗽。治愈56例,有效2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3.3%。
4.4 針刺結合拔罐。石珍[10]將130例外感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90例,選用中粗火針,在大椎、肺俞(雙)每穴速刺2針,入皮深0.5cm,針后用大號火罐每穴拔吸5min,每針孔出血數滴。每3d治療1次,3次為1療程。對照組40例患者選用相同穴位,毫針針刺,平補平瀉法,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1次。針后火罐拔吸1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2.5%。張繼紅[11]等用針刺加閃罐治療頑固性咳嗽62例,以風門、肺俞、膈俞、天突、膻中為主穴,其中痰多加豐隆,干咳少痰、咽癢加列缺、照海。針刺后在上述穴位處閃罐后留罐5~10min,治療每天1次,7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3天。1個療程后痊愈58例,顯效4例,總有效率100%。
4.5 多種療法結合。荊萍等[12]采用綜合療法,對55例內傷咳嗽患者在口服中藥湯劑,針灸治療,三伏天穴位敷貼的基礎上進行辨證分型的治療以及調護。
5 其他療法
茍春雁等[13]認為治療咳嗽要辯證處理,臨床上要照顧患者個體的五臟虛實體質情況區別對待,根據具體病情靈活掌握,變通運用。其典型病例為:治療一名40歲男子,因患者左側脈病,右中府、尺澤壓痛,采用內經巨刺療法,走罐左側膀胱經以督脈為界,針左側中府、尺澤,瀉法,提插捻轉30s,局部酸脹為度,治療1次后咳嗽消失,鞏固1次治療后痊愈。治療一痰熱內蘊型患者,走罐背部,針風池,肺俞,風門,心俞,留針15min,正面雙側尺澤靜脈隆起處放血黑血數滴,針印堂,人迎,曲池,通里,魚際,合谷,迎香,豐隆,行間。每周針2-3次。針四次咳嗽減輕大半,共針7次咳嗽消失。治療一氣虛感寒患者,取大椎,風門,肺俞,然后對準施灸部位溫和施灸風門、肺俞2穴,施灸時間每次30min。隔日1次每周2次,4次治療后咳嗽基本控制。刁燦陽[14]運用時間針灸療法治療一38歲女性,根據其發病特點,運用靈龜八法開穴位為公孫,飛騰八法開穴位為列缺,納子法開穴位為尺澤。先針列缺、公孫、尺澤三穴,得氣后再取膻中,豐隆,照海。尺澤、豐隆用捻轉瀉法,列缺、膻中用迎隨補瀉法,公孫平補平瀉,照海捻轉補法,1次治療后諸癥消除。
6 結語
根據以上文獻報道顯示,針灸治療咳嗽的方法多種多樣,療效好,見效快,操作簡便,在臨床上有巨大的推廣價值。并且在諸多古典文獻中仍然有許多有效療法需要挖掘利用以及推廣。但在其研究方法上仍然有許多不足,缺少統一的診療標準,也沒有嚴格按照隨機、對照、盲法的原則來進行研究,從而影響了針灸等治療手段的發展進程。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努力采用科學、客觀、公認的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以期取得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軍霞.針刺太淵穴治療咳嗽85例[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2,19(01):26
[2] 朱慶軍,張海燕.針刺董氏奇穴治療咳嗽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9(06):53-54
[3] 胡榮.魚際、豐隆、太淵穴運用燒山火透天涼針法配合針刀治療咳嗽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09,(02):109-110
[4] 肖祖偉.針灸肺俞穴治療風寒咳嗽40例[J].中國針灸,2003,23(11):667
[5] 王利然,王曉燕.冬病夏治傳統穴位配合神闕穴貼敷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56例[J].陜西中醫,2009,30(12):1645-1646
[6] 范育玲,江向君.針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療感染后咳嗽的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0,09:2626
[7] 崔霞,王素梅,吳力群.雷火灸治療小兒慢性咳嗽68例[J].四川中醫,2007,25(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