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俯臥位間歇牽引 手法 非手術療法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50-01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筆者采用推拿手法加俯臥位間歇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99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199例均為本院針灸推拿科門診患者,男性108例,女性91例,年齡20-70歲,病程1周-2年,腰椎間盤突出部位:L4-568例,L5S141例,L4-5L5S148例,L3-4L4-5L5S118例,L3-4L4-519例,L2-3L3-4L4-55例;單側176例,雙側20例,中央型3例。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確診。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生于青壯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⑥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盤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或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部位及程度。以上病例均經過CT或MRI檢查確診。
1.3 治療方法。
1.3.1 俯臥位間歇牽引。患者俯臥于腰椎牽引床上,固定牽引綁帶,設定牽引方式為間歇式:總時間25-30min,間歇時間1min,牽引時間5min,總牽引力20-30公斤。牽引后休息10分鐘,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1.3.2 手法治療。①理筋放松手法:牽引后患者俯臥推拿床上,醫者站于床邊,分別用推、拿、按、摩、揉、檫等手法放松患者腰腿部肌肉10min,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②側臥位定點斜扳法:[2]患者側臥,醫者面對患者用一肘壓于肩部,另一肘壓于臀部,壓肩的手示指和中指點壓在椎間盤突出節段并以其為中心,壓肩之肘推動肩部向后旋轉,脊柱的旋轉力線正好到達示、中指壓的損傷部位,然后壓在臀部的另一肘部,用突然的爆發力,使脊柱在縱軸上突然旋轉,此時可聞及“咯噠”響聲,即表示手法成功。③共振法:患者續取俯臥位,下腹部墊—5cm軟枕,使下腰部抬高,醫者手扶杠桿以單腳或雙腳跟置于或者腰椎間盤突出節段處有節奏的快速踩壓,此時或可聞及‘咔噠“響聲,即表示腰椎關節松動復位,動作停止,一般1-3次即可;經上踩踏后去枕,醫者雙手掌根續重疊置于患處行快速有節奏的按壓、松手,使腰部產生共振,以調節腰椎微小關節,反復進行3-5次。
經上手法治療后,患者臥床休息10min,治療結束。
1.4 療效標準。[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2 結果
本組199例,治愈181例(單側176例,雙側5例),占90%;好轉15例(雙側)例,占7.5%;未愈3例(中央型),占1.5%。總有效率97.5%。
3 討論
間盤突出在30-40歲的成年人中最常見。此病變可能是反復的應力纖維環最終撕裂的結果。久坐的生活方式與肥胖癥也是危險因素。[3]纖維環破裂,以致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根,使神經根及周圍產生水腫、粘連、炎癥而出現頑固性的腰腿痛癥狀。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大,關節突拉開,使椎間孔恢復正常外形,從而解除對神經根的擠壓;可使椎間盤間隙壓力減小,使后縱韌帶緊張,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還納或改變其與神經根的關系[4]。俯臥位牽引較傳統仰臥位牽引效果更好,其更有利于突出物回納;通過腰部間歇性牽引可解除肌群痙攣狀態,使緊張的肌肉得到舒張和放松[5]。腰椎側臥位定點斜扳法選位更準,可以直接擴大神經根管或牽拉、張緊小關節囊韌帶而擴大神經根管,可使整個神經根管道發生唧筒式的壓力變化改善神經根等內容血循環和松解粘連[6]。推、拿、摩、揉、檫等手法能使位移的軟組織或脊柱小關節還納正常的解剖形態、位置,達到糾正失常的力線,調整內外平衡,緩解或解除臨床表現出的疼痛、腫脹、麻木、功能障礙等癥狀;能刺激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興奮或擬制,引起機體各種反應,達到治療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力,改善韌帶及皮膚彈性,消除炎癥。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病變均產生脊髓受壓和不同程度的水腫及粘連。脊髓外間接按摩手法可牽動脊髓和神經根產生摩擦反應,從而起到改善脊髓微循環,促進水腫吸收及松解粘連的作用,反復牽拉摩擦,久之可形成新的神經通道,使受壓的神經干得到修復,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得到緩解或消失[2]。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
[2] 孟慶鱗.軟組織傷病治療手法彩色圖譜.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1
[3] [美]Thomas Hendrickson.骨科疾病的矯形按摩.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4] 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14
[5] 謝福榮.俯臥位骨盆牽引加藥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廣西中醫藥,2000.23(2):16
[6] 侯筱魁,董凡,趙文成.斜扳時完整腰椎三維立體運動的研究.中國骨傷,199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