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59-02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mia vera,PV)是病因不明的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屬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的一種。其臨床特點為外周血以紅細胞為主的二系或三系血細胞增多,常有多血質表現、脾腫大,血栓發生率高于正常人。中老年發病較多,臨床起病緩慢,因起病隱匿,早期無特異性癥狀,易造成漏診或誤診。對我院2005年至2010年確診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19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就其中以心腦血管疾病癥狀就診的典型病歷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病例1:女性,74歲,主因“間斷活動后胸悶氣短伴雙下肢水腫1個月,加重5天”以“心功能不全”收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20余年。入院查體血壓160/100mmHg,醉酒貌,面部及雙手皮膚發紅,口唇紫紺,心界向左擴大,肝肋下6cm,脾未及,雙下肢可凹性浮腫。血常規:紅細胞7.52×1012/L,血紅蛋白205g/L,紅細胞比積60.3%,白細胞18.2×109/L,血小板378×109/L;腹部B超示脾正常高限;血氣分析PO260mmHg;考慮為心功能不全,肺栓塞不除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可能性大,給予擴血管、利尿、抗凝治療,癥狀改善不明顯。2周后骨髓穿刺檢查示各造血細胞顯著增生,確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給予抗凝劑、活血化瘀及骨髓抑制劑治療后癥狀緩解出院。
病例2:男性,55歲,主因“間斷頭痛頭暈2年,加重1周”以“高血壓病”收入院。確診為高血壓病,1年前開始服降壓藥,血壓控制不理想。入院查體:血壓170/110mmHg,面部和手掌皮膚發紅,脾臟肋下可及邊緣。血常規:紅細胞7.12×1012/L,血紅蛋白185g/L,白細胞12.3×109/L,血小板369×109/L,紅細胞比積49.5%;腹部B超示脾大,脾厚6cm。骨髓細胞學檢查:骨髓有核粒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明確診斷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繼發性高血壓。給于羥基脲、抗凝和活血化瘀治療等綜合治療,血常規各項指標逐漸下降接近正常范圍,血壓也得以控制。
病例3:男性,68歲,主因“持續胸痛3小時”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5年,不穩定性心絞痛病史3年,近1個月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入院查體:血壓160/95mmHg,瞼結膜充血,面頰及四肢末端發紅,脾輕度腫大。血常規:紅細胞7.16×1012/L,血紅蛋白173g/L,紅細胞比積68.3%,白細胞26.4×109/L,血小板747×109/L。肌鈣蛋白Ⅰ1.75ng/ml心電圖:Ⅱ、Ⅲ、avF導聯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3~0.4mV。初步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平穩后行骨髓檢查確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病例4:男性,76歲,主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1日”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25年,冠心病病史15年,多發腔隙性腦梗塞病史2年。入院查體:血壓180/100mmHg,皮膚暗紅色,口唇輕度紫紺,醉酒貌。右側肢體肌力Ⅳ級,病理征陽性。血常規:紅細胞6.46×1012/L,血紅蛋白175g/L,紅細胞比積49.5%,白細胞13.4×109/L,血小板396×109/L;頭MRI示左側內囊新發梗塞病灶,雙側大腦多發陳舊性梗塞病灶。診斷為腦梗塞。后行骨髓檢查示各造血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確診為真性紅細胞增多。
2 討論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骨髓多能干細胞疾病,表現為紅系、粒系、巨核系全髓細胞明顯增多,但以紅系增生為主,確診主要依靠骨髓檢查。栓塞是PV最常見的并發癥,有文獻報道PV合并血栓的概率為18-61%[1],由于紅細胞數量增多,變形能力下降,導致血液黏滯度增高,血流緩慢,從而使得切變應力增加,可激活血小板,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導致血小板釋放ADP,引起血小板聚集;切變應力增加還可直接對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導致內膜下膠原暴露,血栓形成;1/3的PV患者伴有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有研究表明,白細胞計數增多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流緩慢時,白細胞可黏附于血管壁,釋放趨化因子和超氧化物,造成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增多產生巨核和畸形的血小板,其對膠原的聚集和腎上腺素反應的異常增加了血栓的發生率[2]。其他還有高齡、存在感染性疾病也是易發栓塞的重要因素。年齡大于60歲的老人,血管內膜粗糙、內膜受損增多、促凝物質增加而這些疾病均與血栓形成密切相關[3]。
分析在臨床上容易發生誤診或漏診的原因考慮有如下幾個方面:①PV發病率低,起病隱匿,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早期可出現頭痛、眩暈、疲乏、耳鳴等類似神經癥癥狀,以后可有指端麻木和刺痛、多汗、視力障礙、皮膚瘙癢、消化性潰瘍和血栓等癥狀,半數患者合并高血壓,80%以上患者有脾大,50%以上患者有肝大[4]。典型的皮膚暗紫、粘膜、結膜充血及醉酒貌也常常因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而被誤認為是高血壓的面部充血表現;②患者多以PV的并發癥就診,如上述的病例中所提到的患者初診可能為心功能不全、頑固性高血壓、心肌梗死、腦梗塞,因臨床醫生對PV臨床表現認識不足及想當然的在老年患者出現心腦血管病癥狀時,只關注血脂、血糖、血壓、心電圖、顱腦CT、MRI的檢查,忽略最基本的血常規的檢查而致誤診或漏診。
綜上所述,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早期癥狀無特異性,因其可引起血容量增多,血液粘滯度增高,而導致全身各臟器血流緩慢、血栓形成,患者多以心腦血管并發癥就診,臨床醫生應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注意全面采集病史,綜合分析,重視血常規在老年病人疾病診斷中的意義,從而減少誤診和漏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禹愛梅.以腦梗死為首發癥狀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36例.陜西醫學雜志,2006,35(4):494
[2] 郝達軍,戴振華.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并發心肌梗死、腦梗死及無脈癥.臨床誤診誤治,2008,21(4):42
[3] 孫葵葵,古力夏提,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臨床分析.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11):727
[4] 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959-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