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較保留腎單位手術與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療效差異。
方法:將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診治的70例局限性腎癌患者根據手術方式分為保留腎單位手術組(保留組)和腎癌根治術組(根治組),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腎蒂阻斷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引流天數和術后并發癥的差異。
結果: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手術時間、腎蒂阻斷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引流時間顯著高于根治組患者(均P<0.05);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3例、血尿3例、漏尿2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根治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2例、血尿2例、漏尿1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結論:保留腎單位手術可保留局限性腎癌患者殘存腎功能,術后并發癥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
關鍵詞:局限性腎癌 保留腎單位手術 腎癌根治術 療效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70-01
局限性腎癌的傳統手術方式為腎癌根治術,但腎癌根治術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切除殘存腎單位,術后腎衰竭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隨著對腎癌發病機制和侵襲范圍的深入研究及手術技巧的提高,保留腎單位手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2,3]。本研究分別采取保留腎單位手術和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比較兩者的療效和術后并發癥的差異,探討局限性腎癌的最佳手術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診治的70例局限性腎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體格檢查、影像學和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術前行超聲檢查、CT、MRI明確腫瘤的大小、位置及腫瘤與集合系統的關系。根據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保留腎單位手術組(保留組)和腎癌根治術組(根治組),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臨床資料見表1,在性別、年齡、腫瘤大小、臨床分期和腫瘤位置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局限性腎癌患者一般臨床資料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歲)腫瘤大小(cm)臨床分期
(Ⅰ/Ⅱ期)腫瘤位置(腎上/中/下極)
保留組3525/1046.8±9.12.8±0.727/89/14/12
根治組3523/1247.1±9.52.8±0.826/98/15/12
P值>0.05>0.05>0.05>0.05>0.05
1.2 手術方法。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行開放性腎部分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于11肋間作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推開腹膜后進入腹膜后間隙,切開腎周筋膜及脂肪,僅保留腎腫瘤周圍腎周脂肪,游離腎動靜脈,阻斷腎蒂后冰屑降溫,距腫瘤邊緣5mm整塊切除,取切緣做冰凍病理檢查,若陽性發現則擴大切除范圍,縫合腎臟創面,開放腎蒂,放置腎周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根治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行開放性腎癌根治術:患者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于11肋間作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在腎周脂肪外分離,完整切除患腎、腎周脂肪和腎周筋膜,巨大腫瘤或腫瘤位于腎上極者同時切除同側腎上腺,清除區域淋巴結及脂肪組織,逐層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手術時間、術中腎蒂阻斷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引流天數和術后并發癥。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手術時間、腎蒂阻斷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引流時間顯著高于根治組患者(均P<0.05)(表2)。
表2 兩組局限性腎癌患者療效對比
組別手術時間(min)腎蒂阻斷時間(min)術中失血量(mL)住院時間(d)術后引流時間(d)
保留組145.1±30.725.1±5.3475.8±72.115.6±3.15.5±1.4
根治組101.9±24.219.5±4.8309.5±56.613.3±2.44.1±1.2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3例、血尿3例、漏尿2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根治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2例、血尿2例、漏尿1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n(%))
組別腎創面出血血尿漏尿輸尿管梗阻感染
保留組3(8.6)3(8.6)2(5.7)1(2.9)1(2.9)
根治組2(5.7)2(5.7)1(2.9)1(2.9)1(2.9)
P值1.0001.0001.0001.0001.000
3 討論
傳統的腎癌根治術切除范圍包括腎周筋膜內的腎臟、腎周脂肪及腎上腺,導致殘存正常功能腎單位顯著減少,對側腎因代償出現高壓力、高灌注和高濾過等血流動力學變化,導致對側腎發生腎衰竭的風險顯著增加[4]。大多數腎癌患者發現時無癥狀,病灶相對較小且局限于腎臟,臨床病理分期較早及現代影像技術可清晰將腫瘤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區分,導致保留腎單位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廣泛,可最大限度保留了腎單位和腎功能,減少術后腎衰竭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本研究結果中,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手術時間、腎蒂阻斷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引流時間顯著高于根治組患者(均P<0.05);保留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3例、血尿3例、漏尿2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根治組局限性腎癌患者術后腎創面出血2例、血尿2例、漏尿1例、輸尿管梗阻1例、感染1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明保留腎單位手術與傳統腎癌根治術相比手術時間延長、術中出血量增加,但兩者術后近期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
腎癌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是手術方式的決定因素[6],保留腎單位手術前應充分檢查,了解有無多中心病灶;術中切緣應在距腫瘤邊緣5mm以上,術中取切緣組織做冰凍病理,一旦發現腫瘤邊緣陽性,應擴大切除范圍。一般認為保留腎單位手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腎癌根治術高,主要有腎創面出血、血尿和漏尿,術中需阻斷腎臟血流時可加用冰屑局部降溫,延長腎臟缺血時間,減少腎臟出血,但應注意阻斷時間不超過30min;發生漏尿時可通過導尿管和DJ管引流處理,如果尿囊產生則穿刺引流。
參考文獻
[1] 胡波,王濤,劉繼紅,等.保留腎單位手術和腎癌根治手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5):324-327
[2] 項明峰,劉飛,趙為廣,等.后腹腔鏡下與開放性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5):333-335
[3] 霍立志,井漢國,史本康,等.不同保留腎單位術式治療局限性腎癌臨床效果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9):711-714
[4] 黃興,王蕾,石洪波,等.后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局限性腎癌(附96例報告)[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2):2073-2074,2076
[5] 黃瑞旭,周芳堅.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臨床分析[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4):355-358
[6] 梁濤,蔡明,李州利,等.局限性腎癌保留腎單位手術20例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0,14(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