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討椎體成形術及保守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效果。
方法:選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間,在我科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1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患者采用保守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分別分析兩組患者止痛效果、住院時間、椎體高度丟失率及功能評定等方面。
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患者止痛效果明顯增強,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后椎體高度恢復均有明顯改善,但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照組患者優良率達到85.7%,觀察組患者優良率達到89.3%,兩組患者優良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兩種方法對患者均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其中椎體成形術對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和減輕疼痛作用較保守治療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 椎體成形術 保守療法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72-01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常見的病,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已經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嚴重疾病[1-3]。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因骨質疏松癥發生骨折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為椎體骨折[4]。本院對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間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12例,隨機分為保守組和手術治療組,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間,在我科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12例,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齡45-79歲,平均65.1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一般臨床資料的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入院后常規臥硬床板,以腰背肌功能鍛煉的同時,給予止痛藥塞來昔布0.2g po Bid。觀察組患者采用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術前行X線和CT/MRI掃描。局部麻醉后,C臂機透視下經椎弓根穿刺合適后,緩慢將骨水泥經沿穿刺針套筒注入椎體,注入量為4-6ml,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2-3d。
1.3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與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止痛效果比較。對兩組患者止痛效果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療前為8.47±1.25,治療后為4.45±1.09,觀察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療前為8.43±1.21,治療后為2.24±0.83,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在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VAS分值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分值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觀察組568.43±1.212.24±0.83
對照組568.47±1.254.45±1.09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住院時間為28.4±4.56d,觀察組56例患者中,住院時間為9.63±1.35d。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
觀察組569.63±1.35
對照組5628.4±4.56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丟失率的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治療前椎體高度丟失率為28.12%±5.76%,治療后為16.98%±3.71%;觀察組56例患者中,治療前體高度丟失率為27.94%±5.41%,治療后為16.45%±3.34%;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在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椎體高度丟失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觀察組和對照組中,治療后椎體高度丟失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說明兩組患者在治療后椎體高度均恢復,而且在兩組之間差異不明顯。具體分析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丟失率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觀察組5627.94±5.4116.45±3.34
對照組5628.12±5.7616.98±3.71
2.4 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比較。對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優34例,占60.7%;良14例,占25.0%;差8例,占14.3%;優良率為85.7%。觀察組56例患者中,優35例,占62.5%;良15例,占26.8%;差6例,占10.7%;優良率為89.3%。經統計學分析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優良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優良差優良率
觀察組5635(62.5%)15(26.8%)6(10.7%)89.3%
對照組5634(60.7%)14(25.0%)8(14.3%)85.7%
3 討論
本研究初步觀察并探討了椎體成形術及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發現,兩組患者在功能評分和椎體高度恢復上均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而椎體成形術由于具有及時減少患者疼痛,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在減輕患者癥狀的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受到患者的肯定。
參考文獻
[1] 譚平先.椎體成形術與保守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近期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6):944-947
[2] 楊永兵.經皮椎體成形術與保守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1):13-15
[3] 謝國平.椎體成形術與保守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12):8-10
[4] 劉忠厚.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