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5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50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8~24個月,平均14個月。采用Rasmussen評分系統評估療效,其中優38例,良5例,可5例,差2例,優良率為86%。
結論:手術是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有效方法,根據骨折的類型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術后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練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脛骨平臺 骨折 手術治療 療效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79-02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關節內復雜骨折,占身體總骨折的1%,往往由外來高能量暴力引起[1],導致不同程度的關節面壓縮或移位,甚至累及干骺端和脛骨干。脛骨平臺骨折也常伴有膝關節軟骨、韌帶及半月板的損傷,若治療不當可引起關節不穩,內外平臺受力不均,而影響關節功能。采用合理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可解除疼痛,恢復關節力線和解剖結構,術后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對關節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的作用。我們對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5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18~69歲,平均42.6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6例,重物砸傷12例,高處墜落傷8例,摔傷4例。按Schatzker[2]分型,Ⅰ型單純外側平臺劈裂性骨折12例,Ⅱ型外側平臺劈裂加塌陷性骨折19例,Ⅲ型外側平臺塌陷性骨折8例,Ⅳ型內側平臺骨折8例,Ⅴ型雙側平臺骨折2例,Ⅵ型脛骨干骺端骨折1例。
1.2 手術方法。入院后先進行消腫治療,完善術前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癥。I型骨折經膝外側小切口用骨撬撬撥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C”型臂X線機透視,復位良好后用空心螺釘固定,近端平行于關節面,遠端垂直骨折端。Ⅱ~Ⅲ型骨折,采用前外側切口,切開關節囊,翻開前外側骨折塊,顯露塌陷的關節面,將塌陷的關節面撬平復位,然后植骨,于脛骨外側放置“L”型鎖定鋼板。Ⅳ型骨折采用前內側切口,先整復骨折面,后整復骨折片,整復后,脛骨內側“T”型或高爾夫型解剖鋼板固定,鋼板要放在鵝足下面。V—Ⅵ型采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側和后內側雙切口,塌陷區植骨后,放置雙鋼板或外側支持鋼板加內側拉力螺釘或外側單獨應用鎖定加壓鋼板。根據術前MRI檢查探查關節面、半月板及韌帶損傷情況,盡可能保留或修復半月板,同時期修復已損傷的韌帶。術中注意檢查膝關節活動范圍及下肢力線恢復情況。關節腔內置負壓引流,關閉關節腔,縫合傷口。
1.3 術后處理。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3d,預防感染。放置引流管1~3d。術后3d開始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功能鍛煉,5d開始CPM機膝關節功能康復鍛煉,并逐漸進行主動功能鍛煉。根據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情況3個月開始部分負重,5個月完全負重。
2 結果
本組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8~24個月,平均14個月。術后6個月復查X線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Rasmussen[3]評分法,包括疼痛、行走能力、伸膝、關節活動度、關節穩定性5個項目綜合評價治療效果,其中優38例,良5例,可5例,差2例,優良率為86%。無發生內固定物松動、斷裂及骨不連等病例。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是較為常見高能量創傷,交通事故、高處墜落是其主要原因。當暴力直接或間接打擊膝內側或外側時,使膝關節發生外翻或內翻,必然導致脛骨外側或內側平臺骨折和韌帶損傷,還可傷及關節軟骨,而且脛骨平臺以松質骨為主,骨折后易出現關節面的塌陷及碎裂造成關節面不平整。若處理不當可導致膝關節的粘連和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目的包括恢復外形輪廓、軸向對線、關節的穩定性及關節功能的運動性。手術治療力求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塌陷骨折必需復位后植骨,預防術后關節面再次塌陷。固定完畢應常規屈伸膝關節,觀察關節面是否平整、骨折塊是否移動、內固定物有無松動。
影響膝關節穩定性的因素除了脛骨平臺骨折復位程度外,還與膝關節的附屬結構如半月板、內外側副韌帶及交叉韌帶的修復程度有關。半月板損傷應盡量修復,如創傷嚴重不能修復則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應行I期修補,縫合時松緊適度,避免破壞膝關節動力平衡,防止膝關節不穩。交叉韌帶撕脫性骨折行Ⅰ期固定,實質部分完全斷裂則行Ⅱ期修復。
術后功能鍛煉對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止痛治療,術后3d開始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功能鍛煉,5d即開始CPM機功能鍛煉。早期使用CPM機鍛煉可以減少膝關節的粘連,擴大膝關節活動范圍,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肢體腫脹,并可預防下肢血栓的形成,促進早期康復。只要固定牢靠就要及早進行CPM機功能鍛煉,但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者,應用石膏外固定制動,石膏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后,行積極的膝關節被動及主動活動,3個月后做膝關節部分負重活動,5個月完全負重。
總之,手術是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有效辦法,應依據骨折情況和患者的臨床體征采取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法。塌陷骨折復位,關節面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是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成功的三大關鍵要素。術后根據康復情況,及早進行合理的功能鍛煉,對于骨折的治療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冬凝.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附126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10):740-742
[2] Schatzker J,McBroom R ,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e Torlnto experience[J].1968-1975 Clinic orthop,1979,(138):94-104
[3] 榮國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