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人工流產中不同鎮痛方法的應用效果。
方法: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實施人工流產術的早孕婦女90例,隨機分為三組各30例,A組行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鎮痛,B組行2%利多卡因鎮痛,C組不采取鎮痛方法,就三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三組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術中出血量及完全流產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C組(P<0.05),A組顯效率顯著優于B組(P<0.05),但A組、B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人工流產中采用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靜脈推注,鎮痛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確保了手術質量。
關鍵詞:人工流產 不同鎮痛方法 效果比較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83-02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公眾的生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育齡婦女妊娠終止率逐年增多,對無痛人工流產術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是減輕患者痛苦、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提高分娩質量的保障[1]。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實施人工流產術的早孕婦女90例,隨機分為三組各30例,A組行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鎮痛,B組行2%利多卡因鎮痛,C組不采取鎮痛方法,就三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90例,年齡17-42歲,平均(32.5±3.7)歲,宮內正常妊娠均經白帶常規檢驗、B超檢查、婦科檢查等確診。孕周5-11w,平均孕周(7±0.8)w。排除藥物過敏史,有心、肺、腎等其它系統嚴重疾病者。隨機分為A、B、C組各30例,三組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30例術前行血尿常規、B超、心電圖,凝血四項檢查,并行雙合診檢測,排除有手術麻醉禁忌證的患者,術前4-6h禁飲食。取膀胱截石位,指導患者兩腿分開,行妥善固定后,同步對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心電進行監測。行靜脈通道開放,并持續吸氧,常規消毒,首先芬太尼0.002mg/kg緩慢靜脈推注,在2min后給予異丙酚靜脈推注,誘導劑量為2mg/kg,人工流產術在患者眼眨反射完全消失后進行,對患者術中的反應進行觀察,并依據需要,加用芬太尼20-30mg靜推。B組30例常規消毒鋪巾,給予利多卡因2.5ml于宮頸3點、9點處分別注射,行局部阻滯麻醉后手術。C組30例采用傳統人流手術。在圍術期均無鎮痛藥物應用,加強語言交流安慰,分散其注意力,以對疼痛的感覺進行緩解,減輕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對人流效果、術中出血量、鎮痛效果進行觀察。人流效果:完全流產:吸取絨毛、胚胎及其組織干凈完全;不完全流產:需行二次手術刮宮,因絨毛等殘疾留宮內,或胚胎及其組織吸取不完整;流產失敗:術后出現宮感染、人流綜合征,及術中大出血或宮腔粘連等。術中出血量:血量在負壓瓶內>30ml為出血量過多。
1.4 鎮痛效果。顯效:無意識及腹痛、安靜入眼;有效:患者基本安靜,下腹有稍微脹痛感;無效:患者大聲呻吟或不夠安靜、表情痛苦、自感下腹疼痛。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中出血量及人流效果比較。三組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術中出血量及完全流產率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X±S,ml)完全流產[n(%)]人流綜合征[n(%)]
A組3014.23±2.21*29(96.7)*1(3.3)*
B組3015.21±2.0728(93.3)1(3.3)
C組3015.17±2.4528(93.3)2(6.7)
注:與B、C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鎮痛效果。A組、B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C組(P<0.05),A組顯效率顯著優于B組(P<0.05),但A組、B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鎮痛效果比較[n(%)]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A組3024(80)6(20)0(0.0)100%*
B組303(10)26(86.7)1(1.1)96.7%
C組302(6.7)10(33.3)18(60)40%
注:*與B、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工流產是一種計劃生育的補救措施,在婦產科手術中較為常見。近年來,公眾對醫療服務質量及舒適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更易接受麻醉情況實施無痛人流手術更,降低了因疼痛引起的全身各系統不良應激反應發生率,在減輕痛苦的同時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對確保手術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目前主要有宮腔宮頸表面麻醉、硬膜外阻滯、宮旁神經阻滯麻醉等麻醉鎮痛方法,利多卡因可降低迷增神經興奮性,使宮頸肌肉有效松弛,減輕或消除患者痛覺,雖同樣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鎮痛顯效率低于芬太尼聯合異丙酚組,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靜推,麻醉效果較為全面、起效快、血管反應少、代謝迅速,在臨床應用廣泛,患者基本無疼痛反應,本次研究中,A組、B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C組(P<0.05),A組顯效率顯著優于B組(P<0.05),但A組、B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人工流產中采用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靜脈推注,鎮痛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確保了手術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編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計劃生育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5:78
[2] 樂杰.婦產科學[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