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對腦室出血患者于側腦室選擇側腦室外引流術以及腰穿穿刺方法,予以雙向腦脊液的引流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方法:選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來我科治療的36例腦室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在本組中,全部患者第一個療程的CSF置換,經2至5次之后,均能夠呈色清以及淡黃色,共27例患者在治療達2至4周后,臨床痊愈出院;有6例患者好轉,為防止病情惡化予以留院觀察,對該35例患者予以頭顱CT的復查,均證實未出現腦積水,余3例患者轉至上級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
結論:對腦室出血患者于側腦室選擇側腦室外引流術以及腰穿穿刺方法,予以雙向腦脊液的引流置換術進行治療,不僅能夠顯著的提高其存活率,并且能夠減少腦血管的痙攣以及腦積水的發(fā)生,具有安全方便,以及簡單易行等特點,效果確切,應予推廣。
關鍵詞:腦脊液置換 腰穿 引流 側腦室 腦室出血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97-01
原發(fā)性腦室出血以往死亡率高,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差,主要是由于腦室內積血,堵塞腦室系統(tǒng),引起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腦室急劇持續(xù)擴大和顱內壓增高以及血腫刺激壓迫中線結構尤其丘腦下部及腦干引起高熱、呼吸循環(huán)障礙,使病情惡化,常導致死亡。原發(fā)性腦室出血發(fā)生率占腦出血的3%-5%左右[1,2]。選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來我科治療的36例腦室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觀察對腦室出血患者于側腦室選擇側腦室外引流術以及腰穿穿刺方法,予以雙向腦脊液的引流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來我科治療的36例腦室出血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20例,女16例,患者年齡最大為69歲,最小為41歲,其平均年齡為54.5歲。其中36例均頭痛,32例伴嘔吐,10例出現意識障礙,34例出現腦膜刺激征。
1.2 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經確診為腦室出血即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降顱壓與止血以及預防腦血管的繼發(fā)性痙攣,同時于當天依據患者頭顱的CT檢查,來確定其顱表的穿刺點位置,需盡可能的選擇非優(yōu)勢的大腦半球,將患者側腦室其額角的位置作為穿刺的靶點。之后立即予以側腦室的穿刺術。將患者呈仰臥位姿勢,予以常規(guī)的備皮及消毒,將無菌洞巾依次鋪好,進行局部麻醉,以醫(yī)用鉆將患者顱骨其內外板鉆通達到硬腦膜,之后于探針引導之下將硅膠管置入到側腦室的額角,則能夠見到血性的腦脊液慢慢流出,再以生理鹽水對其進行反復的沖洗,并將每次的液體入量控制在流出量以下,如為腦室鑄型的患者,則予以2至4萬U的尿激酶注入,并夾閉其達2至4小時后再進行持續(xù)引流的開放。其引流管位置高度應是穿刺點位置上方10個cm的水平。在術后隔日再予以腦脊液的置換療法,首先使患者呈側臥位,依據常規(guī)的腰穿方法進行初壓的測定,再緩慢將血性的腦脊液放出,控制在每次僅10ml為宜,之后將生理鹽水(等量)再予以緩慢的注入,通常隔日進行1次。依據患者CT的復查情況,以及腦室引流液對拔管的時間以及尿激酶用量進行適當調整。再依據患者的病情,予以5次以上的置換術。
1.3 拔管指征。待患者腦室的引流達到澄清,進行CT復查顯示腦室內的高密度影均消失。保持好第三與第四腦室以及室間孔和導水管的通暢,在試夾管保證24小時候患者臨床癥狀也未出現惡化,則可予以拔管。
2 結果
在本組中,全部患者第一個療程的CSF置換,經2至5次之后,均能夠呈色清以及淡黃色,共27例患者在治療達2至4周后,臨床痊愈出院;有6例患者好轉,為防止病情惡化予以留院觀察,對該35例患者予以頭顱CT的復查,均證實未出現腦積水,余3例患者轉至上級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
3 討論
3.1 患者發(fā)生腦室出血,系目前神經內科最主要的急癥,于各種腦血管的意外中,屬于起病最為急驟者,多數患者瞬間即能夠發(fā)病[3,4]。而突發(fā)的劇烈性頭痛則為患者最主要的臨床癥狀。在出血后,患者顱底以及腦室內的血液凝固導致其腦脊液的回流呈受阻狀態(tài),進而引發(fā)阻塞性的急性的腦積水,而患者含鐵血黃素與血紅蛋白以及在蛛網膜內沉積的顆粒也能夠導致其腦脊液的回流呈受阻狀態(tài),最終引起患者腦室的擴張以及交通性的腦積水[5]。
3.2 而于臨床治療的過程當中,則需依據患者腦脊液渾濁的程度以及顏色,來動態(tài)判斷是否出現繼發(fā)性的出血,甚至顱內壓的變化等。于操作的過程當中,還需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第一,患者側腦室的引流管,其高度應是穿刺點位置上方10cm的水平。第二,首先于患者側腦室進行引流,完成后再予以腰穿,進行腦脊液的置換,上述兩者不能夠同時的操作。第三,需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并且按要求掌握患者臨床的適應證。第四,在每次排出腦脊液的量,應保持在20ml以內,可以每周進行兩次。此外,本法還能夠有效的對患者頭痛以及煩躁情況給予緩解,同時對防止患者再次出血也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3.3 綜上所述,對腦室出血患者于側腦室選擇側腦室外引流術以及腰穿穿刺方法,予以雙向腦脊液的引流置換術進行治療,不僅能夠顯著的提高其存活率,并且能夠減少腦血管的痙攣以及腦積水的發(fā)生,具有安全方便,以及簡單易行等特點,效果確切,應予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維虎,王東,馬清洋,等.腦脊液雙向置換在微創(chuàng)穿刺術治療腦室出血中的作用[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9,26(3):373-373
[2] 李民虎,金香月.腦室出血的側腦室雙向引流術及尿激酶灌注治療[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34(5):859
[3] 于浩.雙向腦脊液置換治療腦室出血16例的體會[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3(6):77-78.DOI:10.3969/j.issn.1002-1108.2011.06.39
[4] 瞿文軍,楊俊,林勁芝,等.顱內壓控制下持續(xù)腦脊液引流加置換治療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顱腦損傷[J].廣東醫(yī)學,2008,29(9):1531-1533
[5] 聶清昆.腦室出血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08(3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