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藥聯用的臨床意義及禁忌。
方法:根據入院進行中西藥聯用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所用患者均痊愈。
結論:中西藥聯用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但存在禁忌。
關鍵詞:中西藥聯用 臨床意義 禁忌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07-02
中西藥聯合用藥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隨中西醫藥工程的不斷發展,在臨床上中西藥聯合治療的幾率越來越高。其優點在于針對性強,起效快,治愈率高。但同時也存在危險性大,技術不成熟的問題。中西藥聯合用藥對世界醫學的進步和全人類的健康具重要意義。下面就其臨床癥狀、治療方法、作用機制、及禁忌情況進行討論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入院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44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女22例,年齡16~60歲,平均年齡為40歲,均采用中西藥聯合用藥進行治療;對照組:女22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為39歲,均采用單純的西醫藥物治療。經診斷患者均患有子宮肌瘤。對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2 臨床表現。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①月經周期不規則并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常伴隨不規則陰道流血等。②腹部脹痛。③白帶增多,有時會排出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并伴有臭味。④一般患者無腹痛,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1]。⑤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長,可壓迫其他器官,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則引起下肢水腫。⑥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⑦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⑧罕見子宮肌瘤伴發低糖血癥。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致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后癥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后低血糖癥狀即完全消失。
1.3 治療方法。實驗組桂枝茯苓丸與米非司酮協同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性性米非司酮治療。
1.4 作用機制。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分消癥散結之功能夠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癥,同時也能改善微循環狀態等作用,米非司酮是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基礎的抗孕激素藥物,兩者同時運用起到消炎,化瘀之功效,能夠有效的使瘤體縮小。[1]
1.5 禁忌情況。聯合用藥的禁忌情況要比單用西藥的禁忌情況復雜多樣。
2 結果
實驗組:瘤體縮小45.98%;對照組:瘤體縮小35.78%。
3 討論
經過臨床中西藥聯用的實驗結果總結出臨床上中西藥聯合用藥存在如下幾種禁忌:
3.1 含堿性化合物的中藥及中成藥:代表藥物是硼砂、玄明粉等及其制劑。不宜與左旋多巴同服。此類中藥在消化液中可以使相當一部分的左旋多巴分子進行迅速降解,變成無生理活性的黑色素,并且此反應不可逆,從而降低療效。此外諸多含有生物堿的中藥,如防己、黃連、黃柏、苦參、烏頭、貝母、麻黃等、會與碳酸鈣、氯化鈣、硫酸亞鐵的金屬鹽類產生沉淀;與乳酶生、胃蛋白酶等酶制劑生成沉淀;與碘化物產生沉淀,因此都不宜同服。
3.2 含有機酸的中藥及中成藥:代表藥物為:烏梅,五味子、木瓜、山楂、陳皮、山茱萸、青皮等及其制劑。不宜與制酸藥物同服。制酸代表藥物代表藥物,包括胃舒平、氨茶堿、氫氧化鋁、碳酸氫鈉等,此兩種藥物同服會因酸堿中和降低或者失去制酸藥物的作用。不宜與硫胺類藥物同服,有機酸產生的酸環境能夠降低乙?;蟮幕前啡芙舛龋蛊湓谀I小管析出,進而引起結晶尿和血尿的情況。不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同服,包括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和鏈霉素等,使此類藥物在酸性的尿液中抗菌能力降低。此外,有機酸不宜與大環內酯類藥物同用,表現為,與紅霉素和用,使其降解。與阿司匹林、利福平、消炎痛等長時間合用,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重對腎臟的毒性。不宜與咖啡因、莨菪堿類、顛茄等弱堿同服,會減少腎小管對這些藥物的吸收,使藥效降低。
3.3 含有大量鞣質的中藥及中成藥:代表藥物地榆、大黃、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及其制劑。不宜與含金屬制劑的西藥同服,如,碳酸亞鐵、硫酸鋅、葡萄糖酸鈣等,與此類藥物同服在消化道內會形成難以吸收的沉淀,并且影響藥物的吸收。不宜與酶類制劑同服,因為鞣質與酶制劑中的酰胺鍵結合,能夠改變其性質和作用。
3.4 含有金屬離子的中藥及中成藥:代表藥,礦物藥及其制劑。不宜與左旋多巴類、四環素類、利福平、紅霉素、氯丙嗪、異煙肼的藥物同服。因中藥材中所含有的金屬離子易于該類藥物形成絡合物,不易被腸道吸收,因而減低療效。同時含鉀的中藥材,如牛膝、澤瀉、金錢草、萹蓄等藥物,不易于氯化鉀、安體舒通等含鉀的西藥同用,易引起高血鉀癥。
3.5 含有酶的中藥材及中成藥:代表藥物,神曲,谷芽,麥芽等,及其制劑。不宜與抗生素類西藥同時服用,因抗生素可抑制酶的活性,同服后藥效降低甚至消失,若需同服,則服藥間隔為2-4小時。
3.6 含有乙醇類的中成藥:代表藥:酒,藿香正氣水等及其制劑。不宜與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氯丙嗪、水合氯醛、魯米那、奮乃靜等中樞性神經抑制藥同服,上述藥物作用后,可抑制乙醇代謝,減緩其分解速度與乙醇的中樞神經系統有疊加抑制作用,會產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3.7 清熱解毒類中藥及其中成藥:代表藥物,連翹、黃芩、金銀花、魚腥草等及其制劑。不宜與活性菌類制劑聯用,因此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同服時能夠抑制西藥活性菌類制劑的活性。[2]
3.8 含苦杏仁甙的中藥及中成藥:代表藥:苦杏仁、枇杷葉、桃仁、橘紅丸、感冒清熱沖劑等、蛇膽川貝液等。不宜與杜冷丁、嗎啡、可待因等麻醉、止咳、鎮靜藥同服,原因為兩者均對呼吸起抑制作用,同服后會導致呼吸抑制過強。
總之,隨著中西藥聯合用藥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透徹,在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兩者應用的合理性,結合患者個體差異,綜合藥理、藥效,藥代、藥動等多方面,謹慎用藥,合理制定劑量、用藥時間、用藥順序計劃,才能達到理想協同作用。從而提高療效,徹底治愈疾病。
參考文獻
[1] 朱律君.小劑量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0)4300-4312
[2] 張殿勤.中西藥的合理聯用與禁忌[J].淮海醫藥,20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