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圍手術期間心理護理方法和措施。
方法:選擇11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針對患者心理特征,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護理。
結果:110例全部康復出院;出現9例術后并發癥, 經及時處理得到緩解;患者及家屬對術后乳房美容效果比較滿意。
結論:針對患者心理特征,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乳腺癌 改良根治術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10-02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于女性患者的疾病,嚴重威脅到婦女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目前治療乳癌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1]。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要求盡可能保存乳房外形。手術創面大,尤其是術后形體的變化及對預后的擔心,術前患者常出現恐懼、焦慮、悲觀情緒。因此,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我們乳甲外科共同開展了協和粉紅天使俱樂部,構建了一個護患交流的平臺,針對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特殊的心理表現及心理特征,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2月-2010年3月經我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區間18-58歲,平均年齡42.3±5.6歲;左側56例,右側44例,腫瘤直徑≤3cm;發病部位:外上象限55例,外下象限17例,內上象限17例,內下象限14例,乳暈7例;病理分期:導管浸潤86例,髓樣癌14例,粘液癌7例,乳頭癌3例。
1.2 病人心理特征。
1.2.1 焦慮恐懼特征。認為手術是一種風險,害怕麻醉及手術后病體不會痊愈留下后遺癥,怕出血多,怕疼痛難忍,怕手術中出現意外而死亡,從而出現了情緒低落。術前焦慮主要表現在睡眠障礙、食欲減退、心悸、多汗、尿頻等。
1.2.2 悲觀心理。對自己的病情作胡亂猜測,認為自己的病已無法治療,因而對施行手術的現實前過度焦慮會導致心悸胸悶、頭暈、惡心、食欲降低、失眠乏力、尿頻、多汗等諸多生理反應只是簡單的否認,采取聽天由命消極等待死亡的態度,一切任憑醫生擺布。這些消極的心理狀態影響病人的睡眠和休息,持續的緊張焦慮狀態,還會使得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系,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發生改變,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降低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增加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機會。
1.3 心理護理。
1.3.1 術前的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取得成功的關鍵。從病人入院開始,我們給予熱情的接待,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幫助患者熟悉科室的環境,介紹各規章制度,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并讓患者有一定的歸屬感,盡快消除患者對醫院的排斥感。在和諧的氛圍和良好的情緒中與病人進行交談。患者入院后會盼著早日做手術,而一旦確定了手術日期后有些患者會感到莫名的惶恐焦慮,此時我們可針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病人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向患者解釋及開導,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目的、意義、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使病人接受手術時是處于最佳心理狀態,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創造條件,并取得了病人術前和術后的密切配合。
1.3.2 術中心理護理。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后,護士要以親切簡潔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術中應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項,必要時雙手握住患者的手,給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巡回護士觀察患者時,應以熱忱和善的目光正視患者,通過溫和的目光和輕微的點頭動作鼓勵患者,可消除患者過多的顧慮。對意識清楚的患者應隨時注意其情緒變化,如其心情過度緊張時,應及時給予安慰,耐心地給患者介紹手術的安全性和手術醫生的業務素質,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手術順利完成。在術中一旦發現病情變化或意外,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處理,避免慌張情緒給患者帶來恐懼和不安。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必須眼疾手快地配合手術,盡量減少與手術無關的交談和噪聲,還應盡量減少、減輕手術器械的碰擊聲,避免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
1.3.3 術后的心理護理。病人經過手術,當患者看到自己單側或者雙側乳房缺失時,常常感到害怕、失落、無奈,甚至會厭惡自己,情緒落差非常大,患者會變得自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與他人接觸等反常行為。針對這些心理特點,我們耐心細致地進行心理疏導,講明乳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根治乳腺癌最好的方法,術后一般不會轉移或復發,術后遠期存活率可高達數十年,并用成功的病例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夫婦雙方坦誠相待,使其理解失去一側乳房比失去生命而言,代價要小的多,告知其可以配戴義乳,術后并不會影響日常生活。術后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藥應用的恰當與否有關,而且還與每個個體的疼痛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病人注意力過度集中、情緒過度緊張,都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煩躁和疲憊等也會加劇疼痛,噪音、強光和暖色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醫生護士都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的細小環節來減輕病人的疼痛。讓病人聽喜歡的音樂可轉移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幫助病人克服抑郁反應,鼓勵其積極康復。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使他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度過手術關,后面的事情還有什么克服不了。若病人術后效果不好或預后不良,不宜直接把真實情況告訴病人,以免突然的精神刺激導致病人心理防線崩潰,給心理帶來巨大的創傷,甚至發生意外。可主動與病人家屬積極溝通,取得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心理護理。
2 結果
患者經過術前、術中、護理心理護理后,110例患者全部康復出院;術后出現7例術后拔管切口滲液,經換藥后愈合,出現2例患肢消腫,經抬高手臂、按摩、熱敷得到緩解。110例患者術后無社會、家庭功能障礙,比較滿意術后乳房外觀美容效果。
3 討論
乳腺癌圍手術期的不同階段患者的心理反應不同,一旦確診為乳腺癌后,患者會出現懷疑、高度恐懼、內疚、焦躁不安等心理反應。另外,這個時期患者出現明顯的信息需求,最重要的是有關手術方法、術后能恢復到何種程度等。特別是晚期乳腺癌或手術效果不良的有像心,肺,骨髓轉移的患者術后臨床不良癥狀較多,而且身體機能狀態也較差,很多患者出現嚴重抑郁、絕望、甚至有自傷的可能,主要是角色改變的不適應,應付復發的恐懼、社會交往障礙等。在為手術期患者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如下[2]:
猶豫和否認心理:這是很多患者最直接的心理反應。雖然已確診,仍到處就醫,抱有僥幸心理,對手術治療猶豫不決。
隱藏和沉默心理:對已成為事實,表現為沉默、秘而不宣,怕別人疏遠自己,這種人多為未婚女性。還有夫妻關系緊張或離婚女性怕手術后體弱、身體各功能減退和經其他治療后致內分泌紊亂而影響今后家庭生活。
焦慮和恐懼心理:等待手術是患者情緒波動最大的時候,對手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手術失敗,城市女性害怕乳房手術后破壞女性曲線美。尤其年青女性擔心手術造成的身理缺陷而產生強烈恐懼和焦慮。
悲觀和悲哀心理:許多患者對即將發生的體貌缺陷及對今后工作、生活能力的擔憂而出現不穩定情緒,希望手術能保留乳房,但又擔心腫瘤切除不徹底而帶來的復發,當得知病期晚手術需行周圍淋巴清掃時,感到前途渺茫,對生活失去信心。
渴望與絕望心理:這是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絕癥而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認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另一方面又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醫護人員,希望醫護人員能順利地完成手術。
4 結論
隨著社會醫療保障系統的不斷完善,來自多在那方面、多渠道對乳腺癌腫瘤患者的心理支撐將會不斷補充,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實施合理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利于手術的進行和疾病的恢復,她們必定能夠重新找回自負,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計。同時心理護理與技術護理相輔相成,具有同等價值,而心理護理在特定條件下,往往勝于技術護理的作用[3]。
參考文獻
[1] 歐陽晶.乳癌患者乳房保健知識的認知調查及護理對策.護理學雜志,2008,23(18):32-33
[2] 趙守梅,竇春晶,張立足.43例28-50歲乳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09,4(32):158-159
[3] 胡巧玲.圍手術期病人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護理.現代醫學衛生,2003,19(8):1073-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