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措施。
方法: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進行PICC,對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CPI發生率為10.66%;CPI的相關因素有年齡、PICC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導管留置時間以及高滲透壓藥物的使用。
結論: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有很多,需要根據相關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防止CPI的發生。
關鍵詞:PICC導管 感染 相關因素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13-02
臨床上許多患者均要長期進行靜脈輸液的治療,反復的穿刺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hteter,PICC)技術的發明,有效的減少了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PICC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的特點,但隨著PICC的廣泛應用,在置管期間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PI)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為了減少PICC患者CPI的發生率,筆者對我院治療的488例PICC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共有488例患者進行PICC,其中男性237例,女性251例;年齡19~79歲,平均年齡57.66±12.37歲;其中化療患者268例,癌癥晚期進行支持治療的患者220例。PICC的穿刺點包括: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以及頭靜脈,其中貴要靜脈為穿刺的首選靜脈。PICC的留置時間為32-230d,平均86.45±22.78d。
1.2 相關因素的選擇。根據相關文獻報道,造成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可能包括一般資料和臨床資料,資料包括:性別、年齡、PICC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導管留置時間以及高滲透壓藥物的使用等。
1.3 方法。入院時采集每位患者的一般資料,于感染確診后的次日晨起采集患者的血液及口腔痰標本進行檢測。并對感染發生時間以及感染的相關因素等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因素作為自變量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感染率。488例PICC患者中,共52例患者發生CPI,感染的發生率為10.66%。
2.2 醫院感染發生時間。52例發生CPI的患者,有28例患者的CPI發生于插管后4周以上,占53.85%,12例患者者的CPI發生于插管后第3-4周,占23.08%;9例患者的CPI發生于插管后2-3周,占17.31%;3例患者的CPI發生于插管后1周內,占5.77%。說明PICC患者發生CPI的危險性由于PICC留置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表1 102例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時間
感染時間例次構成比(%)
3-7d35.77
8-14d917.31
15-28d1223.08
>28d2853.85
2.3 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對患者的性別、年齡、PICC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導管留置時間以及高滲透壓藥物的使用進行Logic分析,得出年齡、PICC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導管留置時間以及高滲透壓藥物的使用是與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見表2。
表3 治療組與觀察組PIS相關因素(X±S,n/%)
相關因素
是否
感染例數感染率感染例數感染率P
是否年齡>60歲4313.19(43/326)95.56(9/162)<0.05
是否男性2410.13(24/237)2811.55(28/251)>0.05
PICC相關知識是否了解41.29(4/310)4816.97(48/178)<0.05
操作人員是否有經驗125.99(20/334)9020.78(32/154)<0.05
導管留置時間是否>60d4612.64(46/364)64.84(6/124)<0.05
是否使用高滲透壓藥物4217.80(42/236)103.97(10/252)<0.05
3 護理措施
正確的插管是防止CPI發生的有效措施,反復的穿刺會造成患者皮下組織的損傷,從而導致CPI發生率的增加,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熟練的掌握穿刺技術,盡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以減少插管部位炎癥的發生。
老年患者的各項生理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常常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導致了CPI發生率的增加,對于老年患者需要密切的觀察患者全身情況,增加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以減少老年患者發生CPI的機率。
護理人員應該耐心的向患者講解PICC的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如何進行自我保護,以減少CPI的發生。
在使用高滲透壓藥物時,要注意調節藥物的輸注速度,以增加患者血管的耐受力。并且在治療過程中,盡可能少的使用高滲透壓的藥物,必要時可以加溫后再進行輸注。
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穿刺點的情況,注意穿插點周圍的無菌保護,如果患者的穿刺點有紅腫現象,則需要立即進行處理。
4 討論
PICC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技術,對于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PICC患者的CPI發生情況,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治療[1]。PICC患者發生CPI的機率隨著PICC留置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2]。需要臨床醫生及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以減少PICC患者CPI的發生[3]。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PICC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操作人員的經驗、導管留置時間以及高滲透壓藥物的使用是與腦出血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
綜上所述,PICC患者發生CPI的相關因素有很多,需要根據相關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防止CPI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謝娟.PICC留置導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09,12(1):90-91
[2] 楊桂玲.PICC置管相關性感染的臨床分析與管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4):78
[3] 胡紅惠.導致PICC患者CPI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