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腦癱患兒輸液過程中四肢淺表靜脈保護的方法,提高小兒靜脈穿刺的成功率。
方法:隨機選取本院住院腦癱患兒67例,進行穿刺前靜脈的選擇、合理選擇穿剌點方法、穿破靜脈后的補救方法、輸液過程中有效固定、新法拔針等保護措施,根據文獻資料和臨床經驗總結分析穿刺效果。
結果:本組67例腦癱患兒在輸液療程中,四肢淺表靜脈均無菌性炎癥發生,輸液過程順利,效果理想。
結論:對腦癱患兒輸液過程中實施靜脈的保護,要結合腦癱患兒的具體情況,確保療程輸液的順利,有利于患兒的康復。
關鍵詞:腦癱 淺表靜脈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18-02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是指妊娠至小兒出生后一個月內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癥,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1]。癱腦患兒的康復治療一般通過靜脈給予營養腦細胞及改善腦微循環的藥物治療并輔助康復訓練等。腦癱患兒的治療療程較長,并且由于患兒的殘障、好動等因素,患兒不能配合輸液,所以腦癱患兒的靜脈輸液往往比一般患兒難度大。因此對腦癱患兒四肢淺表靜脈的保護在患兒治療過程中則顯得尤為重要,靜脈輸液的水平直接關系到護理的質量,患兒的康復等。本文就靜脈輸液過程中的淺表靜脈保護的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腦癱患兒6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齡2個月~6歲;2~12個月9例,1~3歲者41例,4~6歲者17例,所有患兒均采用4~5號一次性普通靜脈輸液針輸液。
1.2 靜脈保護方法。
1.2.1 靜脈的選擇。穿刺前,應選擇彈性好、不易滑動、易于固定的靜脈;避免在關節部位、靜脈瓣處穿刺;和治療醫師溝通,了解患兒的運動異常類型,肢體活動情況,訓練方案等;使用血管應有計劃,穿刺時從靜脈末梢一端開始穿刺,遵循先下后上,而不應從血管中段開始穿刺,以防穿刺失敗,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無法再穿刺,兩側肢體交替使用血管;小兒淺表靜脈不明顯,天氣冷時注意保持手足溫暖,必要時加熱水袋熱敷。
1.2.2 靜脈穿剌方法。首先要選擇好分別進入皮膚、血管的位置和角度,心中有數,做到一次成功,進針時要避免進入皮膚即進入血管,這樣易造成出血,同時要避免進針過長對血管造成刺激和機械性損傷,提高小血管的再利用率,對瘦小兒童更應選用細小針頭,針頭要銳利;由于新生兒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時應繃緊皮膚,靠遠心端5°~10°進針,見回血后沿靜脈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進針時應快,但切忌過深,因新生兒皮下脂肪少,開皮后就是血管;扎止血帶要適時,過早過緊扎止血帶,會引起膚色發紺而使靜脈顯露不良,且引起患兒肢端憋脹不適和麻木,于臨穿刺前扎止血帶可避免這情況發生,扎止血帶不要太遠,約在穿刺點上4~5cm,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帶應往遠端扎,如手感彈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內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淺入深進針,進針角度30°~45°,較胖的患兒進針應稍深些。
1.2.3 穿破靜脈后補救方法。可用手指壓穿刺部位法進行止血,消毒手指,穿破靜脈后針頭緩慢往外撤出,當有回血時停止,立即用手指壓迫穿刺部位,進行四肢血管穿刺時,于此時松開止血帶,按壓片刻后,再向前平進一段,避免滲漏。
1.2.4 固定。多數腦癱患兒運動發育不正常,給輸液固定帶來一定的困難。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個重要環節,首先要注意針柄要固定好,不可用手下壓針柄,應用左手拇指指尖墊住針柄,右手迅速固定,固定時針頭不能漂浮在皮膚上,以致針頭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腫脹,穩妥貼好第一根膠布是關鍵,除了用輸液敷貼固定外,增加兩條普通膠布作環形固定,要松緊適度;手足肢體要用夾板固定,有利于保護患兒肢體皮膚,固定時注意使肢體處于正常功能位置;手背固定時,將夾板自手心處插入袖中,固定針頭后將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夾板上,在手臂端用繃帶固定;要注意輸液管不在局部盤繞,容易牽扯而導致針頭松脫。
1.2.5 輸液過程管理。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回觀察,及時發現患兒面色,神志變化;局部皮膚有無腫脹、疼痛或壞死,并注意有無溶液外溢;觀察針頭有無脫出、阻塞或移位及固定膠布的松動;要特別注意檢查局部固定的情況,發現松脫要及時加固,觀察的情況要作好記錄;輸液過程中應讓患兒取舒適的體臥位,這樣才能安靜配合輸液。
1.2.6 拔針手法。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將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縱向壓住棉球,迅速拔出針頭,這樣可將進皮針眼及進血管針眼同時壓住,以防皮下瘀血,按壓時間為3~5min。這種拔針法能減輕或消除針刃對血管造成的機械性損傷,防止局部淤血,止血效果更可靠[3]。
1.2.7 做好宣教工作。輸液時要告知家長注意事項,特別是關注輸液肢體的固定和局部情況,以利于患兒順利完成輸液;在進行靜脈穿刺前,告知患兒家長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過程中患兒因哭鬧引起惡心嘔吐,造成窒息,發生意外;進行穿刺操作前告訴家長協助約束患兒頭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約束頭部,一人約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勢抱患兒,并適當約束患兒雙手,以免患兒拔掉針頭,確保輸液順利進行[4]。
2 結果
本組67例患兒均能順利完成每個療程的輸液治療,在輸液過程中,四肢淺表靜脈均無發生無菌性炎癥,輸液過程順利,效果理想;67例患兒家長對輸液滿意度高,沒有投訴現象發生。
3 討論
靜脈輸液給藥以其給藥迅速、刺激性小、療效快,痛苦小等特征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靜脈輸液也是兒科臨床治療、急救用藥及供給營養的重要途徑,而腦癱患兒存在運動障礙和四肢肢張力高等特點,尤其是需要長時間、持續性給藥,因此易造成血管痙攣、靜脈炎等的發生,嚴重者可見局部皮膚變色或壞死等情況,增加了靜脈輸液的難度。本組對67例患兒的分析結果表明,對于腦癱患兒輸液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淺表靜脈保護措施可以減少血管損傷,提高血管的再利用率,保證患兒能夠順利完成輸液治療過程,利于患兒康復;同時靜脈輸液技術在臨床的應用中,還需要護士與患兒和家屬做好溝通,是提高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臨床工作中多交流,要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高小兒靜脈輸液技術。
參考文獻
[1] 劉振寰.中國康復醫學會第2屆兒童康復學術會議-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9屆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暨國際交流會議[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24):1742
[2] 徐莉,李晶,楊玉新.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95-96
[3] 孔麗麗,曹梅.痙攣性腦癱患兒輸液方法的改進[J].齊魯護理雜志,2008,13(5):97-98
[4] 李加寧,張婷,原艷麗.動作技能理論在培訓護士靜脈穿刺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127
[5] 劉艷榮,王艷杰,馮丹丹.頭皮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的經驗交流[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2):162
[6] 張淑梅,王嵐,祁艷.護理程序在腦癱患兒健康教育中的實施[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