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42-02
1 病情介紹
病員,楊素芳,女,81歲。住院號:12000608診斷:①胸11.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②骨質疏松癥;③高血壓。病員因“腰背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4小時于2012年1月6日14:00入院。平車推入病房,護理查體:神智清楚,痛苦面容,面色白,雙目有神,精神不振,目睛不黃,目皉紅潤。舌體大小適中,邊瘀青,無齒痕,舌質暗紫,苔薄白,無痰鳴氣緊,未聞及異常氣味,脈澀。病員既往有高血壓,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測T 36.8℃,P 78次/分,R 20次/分,BP 126/78mmHg。專科檢查:胸腰椎后突畸形,腰背部壓痛,椎旁壓痛,叩深痛,腹壓增高實驗(+),腰背部伸曲、旋轉活動受限。骶尾部壓痛,肌力無下降。輔助檢查:胸腰椎X片(79201)示:胸11腰1椎體明顯變扁呈楔行改變。入院后指導病人絕對臥硬板床休息,遵醫囑給予靜脈滴注氨甲苯酸,七葉皂苷鈉,口服獨圣活血片.通滯蘇潤江膠囊治療。骨科二級護理,指導病人功能鍛煉。2012-01-07病員入院第2天,自訴腰背部疼痛無明顯好轉,翻身困難疼痛,大便未解,報告醫生后未行特殊處理。告訴病員小腹脹痛是因筋骨損傷、氣滯血淤、積淤化熱,不要緊張。2012-02-09病員入院第3天,病員仍然訴腰背部疼痛無明顯好轉,活動受限,翻身困難,大便仍未解,報告醫生后遵醫囑給予口服麻仁丸治療,腰背部中藥薰藥治療。2012-01-10:病員自訴腰背部疼痛減輕,大便已解。2012-01-29:病員自訴腰背部疼痛明顯減輕,正確進行功能鍛煉。
2 護理評估
2.1 病史。病員,女性,81歲,4小時前病員在家因地滑摔倒受傷,家屬送入醫院行腰椎X片檢查后診斷為胸11.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收入我科。
2.2 身體評估。病員神智清楚,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0.3cm,對光反應靈敏,無頭痛頭昏,惡心嘔吐。
3 根據病情提出以下護理問題
3.1 疼痛。與骨折有關。
3.2 緊張焦慮。與環境改變、疼痛、擔心疾病愈合有關。
3.3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與絕對臥床有關。
4 護理目標
4.1 疼痛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4.2 消除病員緊張、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4.3 生活自理能力慢慢提高。
5 護理措施
5.1 情志護理。病人對突如其來的外傷感到恐懼、焦慮,因自理能力下降及治療時間長而喪失信心。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給予精神安慰。護理人員應用精湛的技術,親切的語言、及時消除其緊張情緒及思想顧慮,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
5.2 疾病各期的護理。
5.2.1 骨折早期(1-2)周。因筋骨損傷、積淤化熱,方以桃紅四物湯加減。絕對臥床休息,取仰臥位,腰部墊枕以糾正脊柱后凸畸形。增加飲水量,可有效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于傷后2~3天即可開始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如拱橋式五點支撐法,翻身時防止脊柱扭曲。
5.2.2 骨折中期(2—5)周。淤腫雖消而未盡,以和營生新為主;此時患者食欲增加,應加強營養,促進骨折的愈合,如牛奶、烏魚湯等。功能鍛煉應加強,可采取三點支撐法進行拱橋練功鍛煉。
5.2.3 骨折后期5周以上。斷骨初步愈合但尚未堅實,功能未復,關節屈伸不利等,方以健步虎潛丸口服加減。此時應加強飲食調養,《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這都說明筋骨與肝、脾、腎有密切關系,應以健脾和胃、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為原則,可進食如豬肝、豬腎等。臥床時做飛燕式等功能鍛煉。
5.3 并發癥的護理。
5.3.1 腹脹、二便不通的護理。本病早期因郁血內聚,熱熾傷津,臟腑氣機不通時,可出現腹脹、二便不通,采用以下護理措施:對實證患者的護理:實證患者多見于青壯年,多表現為舌紅、苔黃、脈弦滑。此類病人采用瀉熱通便治療。①艾灸足三里、內關等穴位;②開塞露塞肛;對虛證患者的護理:虛證多見于60歲以上的患者,表現為舌淡紅、滑膩,脈弦而無力或脈沉細而緩。可選用:①熱熨腹部;②艾灸足三里、內關等穴位;③腹部順時針按摩;護理時仔細詢問傷后小便情況,對尿潴留患者,鼓勵患者多飲水,并按揉膀胱,促使患者早日自主排尿。
5.3.2 預防肺部并發癥?;颊咭蜷L期臥床,活動少,腰部疼痛,應為患者拍背,主動咳嗽,把分泌物咳出。
5.3.3 預防壓瘡的護理。患者因長期臥床,局部皮膚長期受壓易發生壓瘡。應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按摩皮膚受壓處。
6 效果評價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病員訴腰背部疼痛已明顯減輕,在腰皮圍護腰下生活基本能自理,飲食睡眠好,無并發癥發生,積極配合治療。
7 健康教育
7.1 胸腰椎骨折者應仰臥木板床3-4周,骨折部墊軟墊,墊枕逐漸增高,幫助骨折復位,4個月內避免脊柱前屈和下蹲動作。
7.2 練習床上排便,克服緊張心理,熱敷小腹等方法促進小便排出,多飲水,每日堅持飲水2000ml左右,防止尿路感染及結石形成。
7.3 合理飲食。防止大便干燥,每日揉按腹部2-3次,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以促進腸蠕動,可服麻仁丸等藥物潤腸通便
7.4 鼓勵病員咳嗽、排痰,保持口腔清潔,定時翻身并配合叩背。
7.5 注意預防壓瘡的發生,使用便器時避免拖、拉、拽等動作,避免擦傷,保持個人清潔,勤翻身,白天每2小時一次,夜晚每4小時一次,翻身時保持脊柱為一條直線。
7.6 加強功能鍛煉。
7.6.1 骨折早期五點支撐法。傷后3天即可鍛煉:患者仰臥,用頭部、雙肘及兩足撐起全身,脊柱損傷的患者在搬運時應使脊柱保持伸直位,避免屈曲和扭轉。
7.6.2 骨折中期三點支撐法。讓患者雙臂置于胸前,用頭部及足部撐在床上,而全身騰空后伸。傷后2~4周可練習此法。
7.6.3 骨折后期俯臥燕飛法也叫飛燕點水法。傷后4~5周可練習此法。先練頸部后伸,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關節抬腳,先抬一只腳,兩腿交替抬,然后再同時抬兩腳。最后頭胸、下肢一起抬,兩上肢同時向后背伸,爭取使兩手在背后拉在一起,這樣,身體的兩頭翹起,兩臂后伸,腹部成為支點形似飛燕,故又稱飛燕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