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前瞻性護患溝通對傳染病住院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為促進傳染病患者健康策略制定提供依據。
方法:將22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護士對觀察組患者在入院隔離期、治療、檢查、手術和出院時均進行前瞻性、可預見性的溝通,并每天護患交談5分鐘;對照組僅給予患者一些常規的健康教育。出院時讓患者采取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
結果:96.3%的觀察組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溝通服務感到滿意,其滿意度遠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1.3%。
結論:在傳染病患者住院期間,有效的前瞻性護患溝通有利于其身心處于最佳治療狀態,提高了患者的從醫性、疾病的治愈率,同時也提高了傳染病住院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提升醫院的社會形象和知名度。
關鍵詞:前瞻性護患溝通 滿意度 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49-02
傳染病具有發病快、傳染快的特點,一旦發生流行,將對人民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據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1]顯示,2008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268.01/10萬和0.94/10萬,病死率為0.35%。患者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最可靠的指標之一[2]。近年來,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傳染病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使患者滿意,就必須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我們于2010年08月~2011年08月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開展了前瞻性護患溝通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這種工作方法不僅能滿足患者疾病的護理需求,而且能滿足患者身心健康的護理需求。從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護理糾紛,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為我科2010年08月~2011年08月220例診斷為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41.3±2.9)歲;對照組112例,其中男65例,女47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2.4±3.2)歲。兩組患者以平診、急診入院幾率相近,在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疾病嚴重程度及平均住院時間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觀察組患者,護士在入院后、各項治療、檢查、手術和出院之前均進行一些有預見性的溝通,另外,每天責任護士與患者多交談5分鐘,并在每個診療環節適時進行指導。而對對照組只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前瞻性溝通方式為:①入院時隔離期溝通:和藹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紹,然后介紹相關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②實施各種檢查、治療前溝通:現在患者對患病期間的一些可預見性的疼痛或是疾病的預后,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認可。讓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緩解了緊張情緒和痛苦。③術前溝通:每位手術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的恐懼和焦慮,講述手術的大致過程,可很好地除去手術的神秘感。④術中溝通:非全麻的患者,及時地溝通更有助于患者的配合。⑤術后溝通:一定要合理的飲食指導。⑥出院時溝通:介紹康復指導,仍存在的護理問題和注意事項。
1.3 兩組患者均在出院時使用我院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具體內容如下:①您對醫生服務態度的滿意程度。②醫護人員是否跟您講解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識?③治療檢查前后,護士有沒有給您介紹注意事項?④您對護士的總體評價。⑤您對入院時護士介紹住院環境、安全及注意事項等問題的滿意程度。⑥您是否知道誰是您的責任護士?⑦護士在治療、護理時尊重您的隱私嗎?⑧您對接待或護理您的護士的服務態度是否滿意?⑨您認為接待或護理您的護士的技術。⑩護士有沒有經常巡視病房?出院前,護士有沒有告知您出院的注意事項。您這次住院對我院總體滿意度。
2 結果
觀察組96.3%的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感到基本滿意程度以上,其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3%,兩組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組別例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程度
觀察組1081044096.3%
對照組1129114781.3%
3 討論
醫療服務本身具有厚重的人文價值,“知情、同意、自由、不傷害、最優化”,這是國際社會認可的醫學道德的最基本原則。伴隨傳染病患者住院期間更多的是恐懼、焦慮、被拋棄感、無助和疾病本身的疼痛,建立并完善護患溝通談話制度,加強護患溝通技巧的使用能力,更好地維護患者的隱私權和知情權,主動地為患者進行一些前瞻性的溝通,可有效地緩解患者的不安和痛苦,使其放松心情,接受現實,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從而促進了和諧的醫患關系建立,促進病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
入院時和藹地向患者做自我介紹,讓患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后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主任、護士長的姓名;介紹相關的病房環境設施、住院須知,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待穩定患者的情緒后可提前告知即將進行的治療、檢查項目。實施各種檢查、治療前溝通:現在患者的知識層次在不斷升高,對患病期間的一些可預見性的疼痛或是疾病的預后,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認可。每位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首先要鼓勵并靜聽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介紹已康復的、相同的病例資料,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講述手術的大致過程,也可很好地除去手術的神秘感,而讓患者更坦然地接受。
患者滿意度是患者自身憑著對健康的理解,結合在醫療過程中的切身感受,與預期中的醫療服務質量進行比較、評價,將患者的主觀感受和看法作為醫療服務質量的評價內容和標準之一,是對患者尊重的一種體現。醫院通過對病人滿意度的調查結果分析,有利于及時找出醫療服務的薄弱環節,有效改進工作;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有利于增加病人對醫院的信任度,提升醫院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EB].www.moh.gov.cn,2009-05-20
[2] 劉桂榮.預見性溝通對住院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