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對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采用心理護理的效果及對病情改善的影響。
方法:隨機選擇90例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間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45例)和心理護理組(45例)。對常規護理組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心理護理加常規護理實施于心理護理組。
結果:在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得到顯著改善。
結論:急性心衰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恐懼等應激情緒;心理干預可減少疾病的復發、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心理護理可充分調動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對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盡早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 心力衰竭 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68-02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生存狀況日益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作為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老年人,各臟器功能的減退難以避免,而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的降低,會形成老年人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情況,由于老年人自身性格特點、日常生活習慣及自身文化層次上的不同,對待疾病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認知特點。在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醫生常常只注重對患者感染的控制和合理用藥,而往往忽視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近幾年來,我中心對住院患者重點加強了心理護理,在對患者細心護理的同時,遵循醫學護理原則,運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心理學規律來具體指導護理工作,在臨床實踐中獲得了理想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臨床研究病例選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中心住院的急性心衰患者90例,所有患者伴隨有典型的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其中男性心力衰竭患者57例,女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年齡在60~86歲,患者平均年齡(75±7.8)歲,其中5例瓣膜病患者,8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3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患者,47例冠心病患者。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采取強心、擴血管、利尿等常規治療,待患者心力衰竭癥狀、體征消失后出院,隨機把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入院后采取護理程序,同時開展心理護理治療,其他治療同對照組[1]。
2 結果
兩組心力衰竭患者通過對比差異有顯著性,實施心理護理組的心衰出院患者,在出院時間和愈合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心衰患者情緒得到穩定,并能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醫護人員。
3 討論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活動特點:患者在獲知病情后存在復雜的心理活動,導致情感上特別脆弱,對周圍的發生的事情多疑、敏感,暗示性接受強;對自身病情、自覺癥狀關切更甚,對遇到的問題喜歡追根究底[2]。
3.1 心理護理對策干預。消除心衰患者心理上的社會刺激因素、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對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遵從性上加以提高,幫助患者建立有效地社會支持體系[3]。
3.2 護理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在患者面前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和首問負責制,幫助患者熟悉環境,適時的移情,尊重患者的意見,主動介紹ICU環境工作制度、責任醫生和護士、儀器使用、各種檢驗的目的等患者急需要知道的事情,了解患者生活習慣、文化層次、家庭的基本情況,認識家屬,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4]。當急診患者來到醫院就診時,護士應笑臉相迎,主動和患者打招呼,使用禮貌語言詢問病情并及時安排醫生接診,情感上要對患者有深深的同情心和負責精神,要學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用真情換真心。這是得到患者信任和獲得良好形象的基礎。
3.3 經濟上切實減輕患者負擔。經濟負擔是患者心理負擔的來源之一,許多患者拒絕住ICU就是基于經濟上的原因。因此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選用較便宜的藥物和簡單的治療,例如用硝普納、硝酸甘油代替異舒吉、魯南欣康;減少輸液泵使用時間;在根據病情需要,運用較貴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和患者積極溝通,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3.4 一般護理。在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讓心衰患者清楚:心力衰竭現階段沒有完全控制或治愈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早期預防、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調節、健康的行為等綜合治療,再配合醫生采用常規強心、擴管、利尿等措施,才能達到病情的控制,臨床癥狀緩解的目的。
3.5 開展心理護理程序。通過收集患者所有生活、病理資料,對患者的健康問題進行,做到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心中有數。作出護理診斷,根據病情、時間特點等按輕重緩急將護理診斷排序,從困擾患者的主要問題入手。根據診斷結果制定護理計劃,從以上的資料及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患者個人的切實可行的心理護理計劃。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制定計劃效果。評價護理效果:護理中應根據患者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時間段,從心理上給予干預,適時評價護理效果。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誘因,同時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和預見性護理,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減輕了患者經濟和心理上負擔,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了患者再住院率,使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得到提高[5]。
參考文獻
[1] 何曉燕.78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心理護理的臨床實踐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9(06)
[2] 曹婷婷,王晉.心理護理對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1(15)
[3] 柳紅梅,魯風菊.老年急性左心衰72例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09(43)
[4] 汪純潔.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14)
[5] 張靖.心力衰竭的護理要點[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