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中藥外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在膝關節僵硬康復治療中的療效。
方法:對42例膝關節僵硬患者(ROM<30°)進行中藥外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每月拍X片測量關節間隙、ROM。前瞻性對比關節間隙、ROM的變化。
結果:42例膝關節僵硬患者34例ROM>89°,8例ROM增加20°-30°,平均關節間隙增加2.0mm,患肢疼痛、腫脹明顯減輕,治療總有效率93.3%。
結論:中藥外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能更有效治療膝關節僵硬患者,更有利于改善膝關節活動度。
關鍵詞:中藥外敷 綜合康復治療 膝關節僵硬 關節活動度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192-02
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僵硬多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膝部損傷后長期制動所致,膝關節僵硬一旦形成,則會影響關節屈曲度,引起下肢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如何有效治療膝關節僵硬,仍然是醫學面臨的一大難題。2008至2011年期間,我院對42例膝關節僵硬患者(ROM<30°)進行中藥外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證實了穴位貼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能有效的改善膝關節僵硬,對于恢復關節功能具有積極的意義,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其中髕骨骨折2例,股骨下段骨折7例,股骨髁間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6例,脛骨髁間棘骨折8例,脛骨平臺骨折7例,韌帶損傷3例,髕骨骨折l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18歲~62歲,平均33.03歲。ROM=18° 4例,ROM=20° 12例,ROM=25° 6例,ROM=15° 0例,ROM=27° 5例。
2 治療方法
患者以安全為前提,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和耐受情況制定治療方案。該42例患者全程接受綜合康復治療,如藥物、運動療法、電療等綜合治療,同時聯合穴位貼敷治療,1個月為1療程,一般連續3-5個療程。其中綜合康復治療包括:①給予改善循環、止痛等對癥治療;②康復運動療法:采用關節松動訓練、牽引等運動療法,45min/次,1~2次/d,6~12次/周;③電療:采用中頻脈沖電、低頻脈沖電、超聲波等電療方法,20min/次,1~2次/d,6~12次/d。中藥外敷藥用:雞血藤、血竭、干姜、三七、丹參、川芎、當歸等中藥組成,以上中藥各50克,攪勻后打成粉末狀,再用姜汁煎熬攪拌成膏狀。④將適量藥放于膝關節上,再用傷濕止痛膏外固定,2~3天換1次藥,孕婦及皮膚破潰處忌用。治療期間觀察患肢膝關節敷藥處的皮膚情況,如有皮膚瘙癢、起紅疹等過敏癥狀,立即停止敷藥。每月拍X片測量關節間隙、ROM。前瞻性對比關節間隙、ROM的變化。
3 治療結果
42例膝關節僵硬患者34例ROM>90°,8例ROM增加20°-30°,平均關節間隙增加2.0mm,患肢疼痛、腫脹明顯減輕,治療總有效率93.3%。
4 討論
臨床四肢創傷、骨科手術、疤痕攣縮、肢體痙攣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四肢關節僵硬。膝關節受損后由于長時間制動,致使膝關節周圍,組織及股四頭肌彈性降低,從而引起膝關節疼痛、腫脹,肌肉廢用性萎縮,肌力下降或軟組織粘連。膝關節僵硬是功能性廢用所致。通過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改善膝關節活動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經驗亦告訴表明,利用綜合的治療手段,綜合康復治療對膝關節僵硬有積極的治療意義。中藥外敷療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可以使藥物經皮膚由表入里,直接滲透病灶,增加局部藥物的強度,起到活血化瘀、運行氣血等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文貼敷藥主要由肉桂、雞血藤、血竭、干姜、三七、丹參、川芎、當歸等中藥組成,具有溫陽益氣,活血化瘀,搜風通絡,鼓舞脈氣,促進血運之功效,利于關節功能恢復,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此外,中藥外敷法是一種療效較高,副作用小,使用方法簡便,攜帶貯存方便,價格低廉,為廣大患者所樂用的一種方法,且治療各科疾病確有良好的效果,臨床應用較廣。
綜上所述,中藥外敷配合綜合康復治療更有利于膝關節堅硬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