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運用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
方法:8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觀察治療結束后患者癥狀的緩解情況。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1%,對照組總有效率91.6%。
結論: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射頻 靶點 熱凝術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14-02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病因。本病多發于青壯年,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運用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獲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中,男26例,女8例;年齡23~68歲,平均(46.02±8.45)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2.1年;腰4/5椎間盤突出32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2例;左側突出18例,右側突出14例。對照組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齡21~55歲,平均(45.63±8.11)歲;病程8個月~4年,平均1.8年;腰4/椎間盤突出38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10例;左側29例,右側1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具有以下的3點:①未經正規系統的非手術療法;②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并結合CT、MRI證實;③所有病例均排除脊柱其他疾病,如腰椎結核,腰椎腫瘤等。
1.2 治療方法。
1.2.1 納入及排除標準,采集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1.2.2 把符合該項研究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采用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守方法療(采用中藥內服+牽引+物理治療)。(可以通過回顧性研究了解既往保守治療的患者資料,對符合該項研究的病例進行統計分析,保證病例來源)。
1.2.3 應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為評分量表,觀察記錄各自的評分,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1.2.4 射頻靶點熱凝術操作方法。于手術室中進行治療。患者取俯臥位,腹部墊枕,局部常規消毒鋪無菌巾,用0.5-1%利多可因局麻,常規采用椎間孔入路(橫突上安全三角入路)。用0.7mm穿刺針在C臂X光機透視引導下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用0.4mm的射頻電極放入穿刺針內進行電阻抗監測以及電刺激進一步定位來分辨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以確保安全以及定位準確。監測安全后開始治療,將射頻熱凝加溫,分別調至50、60、70、80、85度,直至患側該脊神經支配的原患病區有溫熱感后再維持加熱4分鐘,原患病區有溫熱感表示椎間盤組織加溫后熱能傳到至神經根,表示針尖位置準確。
2 結果
2.1 評定方法。分別對治療組于術后第3天以及對照組治療后第10天,按疼痛程度評估以及進行比較。疼痛程度評估采用模糊視覺疼痛評分(VAS)標準: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2.2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優: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正常工作;良:疼痛部分消失,無明顯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恢復正常工作;可:有輕度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部分恢復工作;差:疼痛無好轉,直腿抬高試驗陽性,不能勝任工作。
表1 兩組治療結果及療效比較
組別n優良可差總有效率(%)
治療組342273294.1
對照組4824137491.6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治療前后2組VAS評分比較(X±S)
組別例數
VAS評分
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組346.30±1.641.97±1.14
對照組486.50±1.461.77±1.40
注:2組患者治療后及隨訪評分經統計學處理提示:P>0.05。
2.3 治療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治療費用均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常見病、多發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病因。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很多,隨著我國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法以及治療療效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射頻靶點熱凝術正是在這種要求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快速減低患者痛苦且安全的微創治療方法。射頻靶點熱凝術是借助射頻控溫熱凝器的電刺激功能及阻抗檢測系統,將射頻針準確的放置到發病部位,通過調節射頻輸出功率的大小,設置作用溫度,精確控制損傷灶的范圍,促使突出的椎間盤組織細胞內分子運動摩擦生熱,致使突出部分的椎間盤組織變性、凝固、收縮、減少體積,從而解除對神經跟的壓迫,但又不損傷正常的椎間盤組織和周圍神經。熱凝后,壓迫神經即突出的椎間盤組織體積回縮,與神經根產生明顯的位移分離,同時溫熱效應對損傷的纖維環、水腫的神經根、椎管內的炎癥反應都將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特別自2001年以來,經過在臨床實踐中的探索,不斷發揮射頻技術可辨別神經和精確控制熱凝范圍的功能,探索和開創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物的靶點射頻治療技術,開創了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新局面[1]。根據近年來的文獻,采用射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顯著。肖少雄、夏平、雄偉采用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97例腰椎間盤患者,對消除患者的腰痛取得滿意的效果[2]。閆京奎、趙家瑜、劉智鵬采用射頻治療26例盤源性腰痛患者,結果顯示能明顯消除患者疼痛[3]。林斌、佟的民等采用射頻技術治療4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結果顯示能明顯快速消除患者的腰痛癥狀[4]。
近年來對射頻技術的研究意義重大,在該項研究中,射頻靶點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和綜合保守治療無明顯差異,但住院時間以及費用要低于保守治療組,該方法能快速消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治療費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盧振和,高崇榮,宋文閣.疼痛治療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 肖少雄,夏平,雄偉.中國骨傷科雜志,2006,4,14(2)50-51
[3] 閆京奎,趙家瑜,劉智鵬.中國骨傷,2008,1,21(1)66-67
[4] 林斌,佟的民.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4,21(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