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對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活動參與積極性的效果。
方法:于我社區2009年起開展社區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采用調查問卷方式,比較2008年、2009年、2010年我社區居民參與健康活動的積極性,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2008年調查500名社區居民中,未接受健康教育者425人,占85%,開展健康講座每次參與人數平均為(74.15±13.03)人;2009年調查的500名居民中,未接受健康教育者244名,占48.8%,每次講座參與人數平均為(100.94±12.02);2010年調查的500名居民中,未接受健康教育89名,占17.8%;每次講座參與人數平均為(135.85±14.65)人,三階段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結論: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對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活動參與積極性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活動 社區居民 參與積極性 健康活動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19-01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趨重視,社區醫療衛生工作的開展已經日趨重要。社區健康教育,是一種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為目標,實施的整體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一項健康教育活動[1,2]。但是,大量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社區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并不理想,很多社區居民并沒有參與過社區健康教育,導致社區工作停滯不前[2]。針對這種情況,我社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于我社區2009年起開展社區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隨機抽取2008、2009年和2010年我社區居民500名作為調查對象。
2008年中,男251名,女249名,年齡在19~79歲之間,平均(52.16±14.51)歲。其中30歲以下102名,30~60歲之間258名,60歲以上140名。
2009年中,男259名,女241名,年齡在21~82歲之間,平均(52.98±14.66)歲。其中30歲以下108名,30~60歲之間254名,60歲以上138名。
2010年中,男262名,女238名,年齡在20~83歲之間,平均(52.84±15.77)歲。其中30歲以下106名,30~60歲之間261名,60歲以上133名。
三階段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于2009年起在我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健康教育的方法,普及疾病防治知識,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充分利用原有的康復技術優勢、人員、設備及場地,完善了社區康復的各項工作職責,開展了作業治療訓練、康復功能指導訓練等社區康復服務項目。包括:
1.2.1 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
1.2.2 在衛生服務站候診區每天輪流播放13種健康教育音像資料;
1.2.3 在站內及小區內設置面積大于2個平方的宣傳欄14個,每季度更換至少一欄健康教育宣傳內容;
1.2.4 每月下轄區各小區開展公眾健康教育咨詢活動至少一次;利用各種主題日開展健康知識講座。
1.2.5 在全國高血壓日和聯合國糖尿病日期間,聘請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專家前來給居民進行了慢性病健康講座,為居民普及相關衛生防治知識。
1.2.6 組織全體醫護人員克服種種困難,深入轄區按摩店對暗娼進行艾滋病及性病防治教育并發放安全套。對于轄區內的吸毒人員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同伴間盡量不共用注射器。
1.3 觀察指標。統計2008年、2009年、2010年各500例居民未接受社區健康教育比例和每次參與講座的人數。
1.4 數據處理。將我院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與人數比較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各組間對比方法為t檢驗。
健康教育比例比較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010年我院社區居民未接受健康教育人數最低,其每次參與講座人數最多,與2009年和2008年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三階段我社區居民未參與健康教育比例及參與講座人數比較
組別例數未參與未參與比例參與講座人數
2008年50042585%74.15±13.03
2009年50024448.8%100.94±12.02
2010年5008917.8%135.85±14.65
3 討論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是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其不但要進行調查研究,還要掌握健康教育的各種資料,為日后的工作進行規劃和計劃提供依據,做到有的放矢[3,4]。
我社區在健康教育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從書面材料、視頻材料、影像資料等,對社區居民的行為、認識等進行影響,使其能夠更好地轉變自己的不良行為[5],提高其健康生活質量。
從本次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開展健康教育后,社區居民參與程度更高,未接受健康教育者日趨減少,說明我們的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有效。
在這種健康教育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各種健康教育活動不能留于表面,要具有針對性。例如,對社區內殘疾者,我們可以針對性地開展1~2次講座,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同時,實施家庭訪視與治療,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實施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對社區居民活動參與積極性有較好的效果,其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進行研究與完善,將健康教育開展更有效。
參考文獻
[1] 萬巧琴,尚少梅,來小彬,等.自我效能理論在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2):56-58
[2] 李鳳宜.建立生命網實施健康教育對社區門診冠心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16):59-60
[3] 馮艷萍,馮則智,曲鴻博,等.社區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9,16(5):1440-1442
[4] 陳兆杰,佟麗芳,金亞香,等.620名社區老年人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6):2107-2108
[5] 張俊.健康教育對社區預防保健的促進作用幾點思考[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09(11):49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