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方法: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基本知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結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結論: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延緩并發癥,從而延長患者生命。
關鍵詞:糖尿病 健康教育 護理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21-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發病機理較為復雜,并發癥多,難以根治,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防治難題。目前好多糖尿病患者對此病不夠重視,缺乏正確的認識,不知如何保持血糖的穩定,使病情得不到及時的控制而任其發展,最終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必須依靠綜合治療,我們稱之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分別是飲食治療、運動、合理用藥、自我監測及糖尿病教育自我監測。我科從2010年11月—2012年4月共開展大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講座17次,在本病區開展糖尿病患教18次,由醫生和護士組成的糖尿病教育小組對我縣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所患疾病的基本特點及控制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從而使其由被動教育轉為主動教育,積極配合治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糖尿病飲食教育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的治療基礎,是控制疾病預防并發癥至關重要的一步,決不能忽視對飲食療法重要性的教育。除了介紹一些營養學知識,還要讓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強調食品的多樣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忌吃甜食,有報道說多吃粗糧有利于控制血糖。當然飲食控制不是不吃、餓肚子,沒有哪一種食品或水果是絕對不能吃的,可以少吃,控制總的熱量是必要的,醫務人員給患者制定一份飲食計劃,循序漸進地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應長期堅持,終生堅持、還要限酒、禁煙。
2 糖尿病的用藥指導
當飲食和鍛煉不能控制血糖時口服降糖藥是最基本的治療。對用藥物治療的患者要告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改藥、停藥。向患者說明各類降糖藥的藥物作用、服藥時間,教會患者自己注射胰島素。如磺脲類藥物應在餐前30分鐘服用,雙胍類應在餐后服用,注射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做到時間、劑量、劑型準確并注意注射部位,并向患者說明低血糖的表現及處理措施,自我檢測血糖,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含糖豐富的食物及能證明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緊急狀態下采取有效地處理措施。應在出院前教會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島素。不管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由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3 糖尿病的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病程長,需反復入院,患者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激動、消極悲觀情緒,因此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給予細心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分型、癥狀、并發癥及誘發因素,讓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認識,保持平和的心態,心情愉快,避免各種不良因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相信醫學,正確對待疾病,控制并發癥及誘發因素。
4 血糖監測
4.1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時以上、早餐前采血測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4.2 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指早、中、晚餐后兩小時測定的血糖。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并且精確到分,用同一塊表計時,不能從進餐中間或結束后開始計時。
4.3 隨機血糖。一天中任意時間測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用于評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當糖尿病控制不佳時,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測定餐前半小時:利于檢出低血糖,餐后2小時:利于檢出高血糖,夜間血糖監測:利于發現夜間低血糖或高血糖。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腦、腎、眼及周圍神經系統并發癥,為了便于詳細掌握病情,應認真填寫糖尿病記錄表,做體重、血壓、飲食、用藥的情況記錄,尤其病情嚴重的患者更應注意。
5 加強運動教育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一環,適當有效地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增強心、肺功能降脂、降壓、降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運動最好選擇在餐后1h左右進行,持續30min為好,以防發生低血糖,步行是最佳的運動方法,根據身體情況可采用中速步行每分鐘100~120步。如出現心率在100~120次/min,有勞累感應減速停止。出去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以免低血糖時備用。
6 糖尿病的護理及衛生指導
6.1 學習糖尿病知識。許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糖尿病治療的目標是控制好血糖、血脂、血粘、血壓、體重和讓病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6.2 指導患者保持皮膚清潔。注意個人衛生,每日更換清潔衣褲,便后用溫水清洗,注意觀察皮膚有無感染征象。穿合腳、透氣性好的鞋,避免赤足行走,以免受傷。
6.3 糖尿病合并口腔牙周感染時,要及早接受嚴格抗生素治療,否則容易影響牙齒功能,甚至會引起感染擴散及敗血癥。
7 體會
通過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較系統地掌握了糖尿病發生、發展及防治等相關知識,變被動接受治療為主動參與,使患者自覺進行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自我檢測血糖、自我護理等。建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生存質量,改善了護患關系,激發了護士對工作學習的熱情,護士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范麗風,陸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構建、組織與管理
[2]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7-441
[3] 徐玉斕.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中實施[J].實用護理雜志,1999,180:23-24
[4] 蔣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導.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78-81
[5] 王井霞,唐四元,李慧,等.2型糖尿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展望.中國醫護雜志,2007,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