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恰當應用典型臨床實例,既能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啟發性和趣味性,又能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從而使學生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理論知識,極大地提高生理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理學 臨床實例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22-02
生理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正常生物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的主要任務在于闡述生物體生命活動發生的機制及其影響因素。但是,這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原理抽象繁雜,較難記憶和理解,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費神,表現為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深刻性和長效性不足,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1 運用臨床實例課前巧妙設疑,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對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的生理學知識饒有興趣,我認為課前巧妙運用臨床實例吸引學生很重要。
作為一名生理學教學的一線教師,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詢問一些與自身或周圍人有關的疾病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如:輸血時為什么要輸血型相同的血液?人為什么會打噴嚏?糖尿病病人為什么會尿糖?為什么有的人粗脖根?這說明學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授課之前,精心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恰當地導入臨床實例,構造懸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釋疑欲望,啟發誘導學生思維。例如:在講授刺激的三要素時“為什么有些護士打針痛,而有些護士打針不覺得痛?”;在講授影響靜脈血流的因素時,可設疑“為什么人在蹲下后突然站起來時會感到頭暈、眼前發黑,過了片刻后又能恢復正常?”。教師的教學不再是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由簡單的傳授、灌輸知識轉化為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明確生理學在臨床學習中重要的基礎作用。
2 運用臨床實例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生理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是除了需要記憶外,更要注重對知識要點的理解。這就會使大多數學生覺得生理學難學,產生畏難情緒。例如:在講授機體散熱方式時,聯系臨床上發熱的患者可以采用戴冰帽、開窗通風和酒精擦浴的方法給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相應地運用了傳導散熱、對流散熱和蒸發散熱的原理。同時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不慎給患者誤輸蒸餾水這種低滲溶液,嚴重的患者將出現什么情況?”讓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總結:患者可出現溶血,重者危及生命。這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達到了強化知識、加深記憶的目的。
3 運用臨床實例課中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它與解剖學、病理學和藥理學甚至臨床醫學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兼顧其他學科的知識講解,做好前后知識的銜接。這樣,適宜的臨床實例就起著重要的橋梁銜接作用。例如:在講授心肌的收縮能力與靜脈血回流的關系時,就要運用解剖學的體循環中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收集靜脈血的范圍這個知識作為基礎,從而解釋病理現象:右心衰竭時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脾腫大,肝淤血和下肢水腫;左心衰竭時出現肺水腫和肺淤血。通過臨床實例,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生理作用:調節毛細血管內外的水分交換,維持機體的水平衡。這樣教學有水到渠成之感,也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融會貫通。
4 運用臨床實例課后鞏固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學會知識并不是教師“教”的最終目的,而是要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達到會學的目的。通過運用臨床實例,課后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講授完尿的生成與排放這一章內容后,引入下面臨床實例,讓學生綜合分析。某男,14歲,學生。十天前咽喉腫痛,發熱。現水腫,血尿3天,前來就診。經入院檢查:尿蛋白(++),少尿,血壓輕度升高,最終確診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問題1:解釋患者少尿的原因;問題2:解釋患者血尿和蛋白尿的原因;問題3:解釋患者水腫的原因。讓學生課后根據所學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尋得答案。反饋時,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前兩個問題僅依靠本章內容就可得出結論:濾過膜的面積影響尿液的量,而濾過膜的通透性影響尿液的質。而第三個問題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前兩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要聯系曾經學過的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形成及生理作用才能全面解釋現象:主要是由于蛋白尿的產生使機體丟失大量血漿蛋白,致使血漿膠體滲透壓明顯下降,使得水從血漿滲出進入組織間隙,便出現水腫。通過從理論到實際的講述,學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自主學習的參與意識增強了,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5 反饋與思考
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生理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臨床實例是成功的,可以顯著地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方法的運用,首先能夠實現教學相長。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而且可以從學生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不斷拓寬知識層面,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技能。其次,由于臨床實例生動具體、直觀易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中,不斷變換的教學形式,可使學生大腦興奮不斷轉移,注意力及時調節,有利于學生精神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同時師生互動充分,收效良好。
總之,在生理學課堂中運用臨床實例,可以將學習理論、掌握理論和運用理論有機融合起來。通過分析臨床實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好地解決了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的銜接,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雪梅、張軒萍.臨床案例在提高生理學課堂教學效果中的作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5)
[2] 陳建珍,李文.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應用生理學教學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