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滿足醫學高職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本文以優化課程體系為著入點,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進行簡單分析,在保證課程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堅持有效整合、合理取舍的原則,及時將臨床知識滲透到教學中,滿足護理崗位的需求,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
關鍵詞:生理學 課程體系 任務驅動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23-02
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正常狀態下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學好后續課程如病理學、藥理學和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等臨床各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課,許多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都需要用生理學的知識來解釋。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必須有堅實的生理學基礎。但目前護理專業生理學課程體系及授課方式等難以適應醫學高職教育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進行生理學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顯得尤為必要。
1 優化課程體系
要進行生理學的課程改革,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優化生理學課程體系。保留經典的、對學科起支撐作用的基本知識,適當融進了邊緣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刪減陳舊和機制未明等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同時要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性、實用性合實踐性”,以“應用”為宗旨,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把執業護師資格標準引入課程體系,促進生理學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內涵上的統一,實現職業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的零距離接觸。以適應高職高專“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把以“學科”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向以“能力”為導向的過程體系轉化。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使本門課程體現出教學內容和今后職業工作的一致性,更好的適應高職高專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為后續課程和臨床應用服務的課程培養目標。
2 課程內容改革
生理學課程內容的改革是一個關鍵環節,既要突出重點內容,強化知識的整體性,又要有較強的實用性,重視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們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1 突出重點內容。為了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生理學的課程內容,在保證課程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就要對其進行優化配置,進行合理取舍,保留經典的、對學科起支撐作用的基本知識。做到精致性、緊湊性,并對與其他學科重復的內容進行了精減。例如腦部、脊髓、眼的結構放在人體解剖中講解;“ABO血型分型”放在免疫學中講解;能量代謝放在生物化學中講解;骨骼肌微細結構可在組織胚胎學中講解;感覺器官放在五官學中,這樣既可防止課程之間的不必要重復,又可防止必要的知識遺漏,使整個醫學課程體系充滿活力。將課程的難點內容、重點內容、基本內容等集中起來,使其得到凸顯。這樣教師也明確了教材的重點,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備案;這樣也減輕了學生一定的負擔,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
2.2 理論結合臨床。高職教育具有著明確的就業指向和定位,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學生理論強而實踐弱的現象,在精簡課程內容的同時,還要加入適當的臨床案例。例如在學習血壓滲透的時候,可以加入臨床上肝硬化患者出現水腫腹脹積液;在學習刺激與反應的時候,可以加入臨床上“兩快一慢”的無痛注射法;如在講述尿生成調節時,我們引入糖尿病病例并提出: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圍繞此問題可引出腎小管溶質濃度對尿生成的調節,使學生理解滲透性利尿的概念及原理;講到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和心血管的調節時,可以聯系到人蹲的時間過久,突然起立時為什么會出現頭暈。生理學作為護理專業基礎課程,很多知識都會在臨床問題的分析中得到應用。通過理論結合臨床,讓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益于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方式的改革
隨著生理學課程內容的改革,教學方式也要進行改革,以適應變化了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理論學習豐富起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1 “情境引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情境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創設情境形成任務,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解“血型與輸血原則”前,先設計一個案例情境“患者,男,28歲,由于某種導致面色蒼白,血壓快速下降,出冷汗,脈搏細數。”承接“情境”向學生布置任務,任務1:失血量與輸血的關系;任務2:輸血的基本原則;任務3:交叉配血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成多個固定的小組(一般不超過6人),組內成員可以分別執行不同的具體任務,利用圖書館、上網等各種途徑獲取與完成任務有關的知識信息和學習材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欲望。
3.2 啟發式教學法。例如在學習消化系統這一章的時候,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法。首先教師提出幾個問題:午餐鈴響了,這時你有些什么生理活動?為什么聞到飯菜的香味就會引起唾液的分泌?這時消化液的分泌是否有改變,消化道的運動發生什么變化?圍繞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導啟發學生學習機械性消化、化學性消化過程及其調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既培養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將生理學知識應用于臨床,何樂而不為呢?
4 總結
為滿足醫學高職教育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對生理學課程進行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堅持有效整合、合理取舍的原則,緊密聯系臨床知識,及時將臨床知識滲透到教學中,在保證課程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做到緊湊和精致,滿足護理崗位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陸勇,宋旭日,張松波,胡靜.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課程改革探討[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5)
[2] 李麗朝,李祥鵬.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改革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12)
[3] 陳慧勤.淺談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生理學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9(22)
[4] 楊彥玲,馬莉.生理學課程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