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醫院行風建設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醫院生存發展、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醫改 行風建設 服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30-01
隨著醫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看病難、看病貴是廣人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醫院行風建設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醫院生存發展、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本文將結合我院近年來行風建設方面的取得成績進行論述。
1 建組織、定制度,強化醫務人員服務意識
1.1 先后調整充實了醫院“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民主評議行風工作領導小組”、院務公開領導小組、院務公開監督小組。建立一崗雙責,與科室簽訂了文明創建活動和行風建設責任書,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1.2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轉變工作作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完善院長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一崗雙責醫院管理和行風建設責任。院長親自為全院的黨員干部上黨課,并組織人員參加觀看典型案件電教片,聽服刑人員心靈懺悔。通過深入的宣傳動員和教育學習,使醫院管理干部和醫務人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抵制不正之風的自覺性進一步得到加強。
1.3 建立醫德醫風考評檔案,加強對醫務人員監督。對醫院所有醫務人員建立醫德醫風考評檔案,同時與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平安醫院建設等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把考核結果與科室及個人績效工資和醫德醫風考評、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掛鉤。
1.4 創新宣傳載體,增強服務意識。在全院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百佳醫院”、“創先爭優”和“三好一滿意”等活動,實行黨員亮牌上崗。同時圍繞這幾項活動,積極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技能大比拼,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開展“志愿者服務在醫院”活動,院領導帶頭,所有醫院職工每人半天班在門診大廳義務進行導診、導醫、勸煙、咨詢、秩序疏導等工作。
2 強管理,改流程,努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2.1 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改善服務環境。建立和完善電子叫號系統,規范門診秩序;提供24小時免費輪椅服務,為患者提供滿意服務;設立兒科夜門診,解決兒科看病難問題;電梯設電梯員,維護乘梯秩序,保障乘梯安全;提供病歷檔案郵遞服務,方便患者及時拿到病歷檔案;每日高峰時段職能科室人員在大廳督導,協調維護就醫秩序,受理患者投訴;設立自助檢查化驗報告單,方便患者查詢化驗結果。今年又與中行合作,購進22臺自助掛號繳費一體機,實現自治區首家掛號交費一卡通服務。減少患者掛號、排隊、候診時間,逐步過渡到“先診療,后結算”的付費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看病就醫。
2.2 倡導廉潔行醫,重點打擊收受“紅包”現象。對“紅包”采取“一票否決制”,一方面凡是有患者投訴紅包的,不聽解釋,對當事人嚴肅處理,包括扣獎金、停處方權,直至開除等;另一方面在對各科室的滿意度問卷調查中,對科室給予相關處罰。處罰包括與科室主任掛鉤、科室獎金降等、取消當年科室評優資格。
2.3 強化監督,不斷完善院務公開。通過院報、網站、院務公開欄、門診電子屏、導醫臺、宣傳窗、職代會等形式及時向社會、患者和院內職工公開各類收費事項、采購招標、消費投訴、醫院學科及專家信息、財務事項、各種行政決策、各類考核情況等相關信息,進一步優化與明晰醫院內部民主管理決策機制,全方位提高醫療服務和診療工作的透明度,保證患者及家屬享有知情權。繼續實施門診收費清單制和住院費用日清單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2.4 加強行風投訴接待處理機。對外公布投訴電話及電子信箱,定期開啟意見箱,收集患者意見及建議。對醫德醫風信訪類投訴,認真調查處理,答復率100%。將費用投訴和態度投訴分工受理,加強受理專業性,同時也有效避免人為的包庇和袒護。對所舉報的人和事做到“三不放過”,即“本人不認識不放過,問題不落實不放過,患者不滿意不放過”以正行風。
2.5 多途徑嚴控商業賄。通過實施臨床路徑和處方點評,對常見病、多發病實行單病種最高限價收費,對于超過最高限價的患者,醫藥費由治療科室、主治醫師承擔。旨在限制亂開藥、開貴藥、開提成藥、開大處方等不良現象。
3 惠民眾,重公益,塑造醫院文化新形象
積極落實各種惠民政策,同時構建以真誠、關愛、敬業、奉獻為主要內容的醫院文化,建立職工活動中心.組織文體比賽.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形成職工對醫院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充分發揮醫院文化陣地的作用,通過院報、宣傳窗、黑板報、醫院網站等形式,宣傳醫院文化內涵,通過文化凝聚人心,潛移默化,使職工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樹立親情服務、誠信服務、病人至上的服務意識。加強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開展大討論、讀書匯報會等形式,提升人文素質,將“以病人為中心”、“病人病情就是命令”、“走進醫院是親人,離開醫院是朋友”的服務理念貫穿于臨床醫療服務工作的始終。
參考文獻
[1] 陳天明,張文鳴.南京衛生改革與發展報告,2008
[2] 楊錫光,江春光.構建醫患和諧中的“外交大臣”[期刊論文]-中國衛生,2008(01)
[3] 高虹,重新審視醫務人員的角色定位[期刊論文]-中國衛生,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