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安全風險的因素及制定防范措施。
方法:對護理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工作流程,加強三基三嚴的培訓。
結果:提高風險意識,有效地杜絕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發生,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護理安全 風險因素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35-01
隨著公眾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如何加強急門診的護理質量管理,減少差錯事故發生,提高護理質量,特對醫院急門診護理安全風險與防范做以下思考:
1 護理風險因素
1.1 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護理人員不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違反規章制度和護理常規,對患者實施治療時沒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忽視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部分護理人員交班不認真,不查對,粗心大意;工作責任心差,未認真巡視病房觀察病情;上班思想不集中,在辦公室聊天、打電話、吃東西、手機上網打游戲等,導致治療不及時,觀察病情不及時或病情發展缺乏預見性,發生嚴重后果。
1.2 專業知識及業務水平不過硬。護理人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偏低,學歷不高,經驗不足,分診大意,對搶救儀器使用不熟練,操作失誤或錯誤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穿刺水平不高,應急能力差,不能全面掌握患者的床號、姓名、診斷、治療、護理、飲食、心理。
1.3 護患溝通不協調。急門診的患者流動性大,逗留時間偏短,自身素質差距大,病情復雜多變,用藥種類多,小孩吵鬧,加之復雜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就會陷入沖突的困境,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工作量大,易造成護士頭腦不能保持冷靜,易產生急躁情緒,語言生硬,將導致患者誤解、不滿、甚至糾紛。
1.4 護理書寫不規范。了解觀察病情不仔細,記錄欠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搶救患者以及危重患者做了大量專科治療及護理卻未及時記錄,涂改,醫護記錄時間不完全相符,做了治療,護理記錄未體現。
1.5 患者自身因素。護理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密切配合,患者的求醫動機和行為,對患者能否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疾病治療具有重要影響。由于疼痛或不適對自身病情認識不充分,不配合治療護理,不按時服藥、控制飲食、戒煙戒酒、定期復查等。
1.6 護理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缺乏細節管理理念,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護理人員配置不能滿足患者需要,患者需求增多,造成工作細節不到位,環節質量,終末質量得不到保證。
2 醫院的因素
2.1 醫院基礎設施、病房配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地板、地面、走廊無扶手、瓷磚不防滑。
2.2 護理安全制度不健全,崗位責任制不明確,護理人員“三基三嚴”落實不到位,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3 防護措施
3.1 增強法制觀念,健全護理相關制度。認真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管理辦法》等與護理人員關系密切的法律知識,尤其是對新上崗的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禮儀服務,三基三嚴的培訓,嚴格十五項護理核心制度,根據職稱分層次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建立不良事件上報,完善護理缺陷收集、分析、改進。要牢固樹立“安全是生命,質量是尊嚴”的觀念。
3.2 合理調配護理人員。護士長應實施彈性排班,新老搭配,能力強弱搭配,加強高危時間的環節質量控制。出診救護及時,急診綠色通道通暢。
3.3 加強護患溝通。重視人性化護理,多與患者交流提高溝通技巧,實施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切實地關心患者的心理需求,注意口語的科學性、通俗性,接觸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必須了解風俗民情,對老百姓用通俗樸實的語言,對有知識學問的人,有其他興趣愛好的人,要有淵博的知識和他們交流,達成共識,這樣患者才會信任護理人員,才能形成一個很好的護患關系。搶救危重患者時做到忙而不亂,邊做邊解釋,隨時記錄,做到記錄的準確性。患者情緒激動時要多安慰,嚴格執行醫院的告知制度,特別是門診小孩穿刺不成功的個例,要有耐心,愛心,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3.4 加強急救能力的培訓。制訂本科的三基三嚴培訓計劃,并專人負責實施,定期進行操作技術考核。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搶救技能及較高的應急能力,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將護理難點和有爭議的護理問題,分析原因,找出不足,積極討論,制訂可行的護理措施,使護理工作從形式到內涵得到持續改進,提高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3.5 改善就醫環境。醫院的布局、設施和工作流程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醫院環境整潔,安全設施完善。定期檢修,及時更換。
3.6 規范護理文書書寫。實事求是及時記錄,樹立書寫記錄責任意識。
4 結果
護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實施“三好一滿意”的服務宗旨,即:醫德好、服務好、質量好、群眾滿意。加強對護士預防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的教育,提高主動為患者服務的意識,維護患者就醫權利,才能把護理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嚴格監控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使護理工作進一步安全化、制度化、規范化、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全程優質護理。
參考文獻
[1] 田宏玲,馬培娥,劉佳,張文燕.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對策.齊魯雜志,2009,15[23]96-97
[2] 左月然.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