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盆腔腫瘤術后患者疼痛控制滿意度狀況及影響因素。
方法:盆腔腫瘤術后疼痛患者160例隨機平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抗生素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物理方法綜合治療,包括體外射頻治療與手法治療。
結(jié)果:經(jīng)過觀察,治療組的滿意度(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1.3%)(P<0.05)。兩組治療前疼痛積分對比無明顯差異,經(jīng)過治療后都有明顯下降,兩組對比也差異明顯(P<0.05)。
結(jié)論:相對于藥物治療,物理綜合治療盆腔腫瘤術后疼痛可有效改善滿意度狀況,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盆腔腫瘤術后疼痛 滿意度 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39-01
盆腔腫瘤術后患者疼痛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影響因素眾多,既有病理因素,又有生理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體內(nèi)因素;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1];既有行為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嚴重影響預后,也導致患者不滿意[2]。在治療中,原先多采用藥物治療,當前研究表明物理治療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3]。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不同方法治療盆腔腫瘤術后疼痛對于患者滿意度狀況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60例盆腔腫瘤術后疼痛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盆腔腫瘤術后疼痛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20-50周歲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劇烈疼痛;治療前1周內(nèi)未服用其他治療該病的藥物;患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4]。年齡最小22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45.2±2.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2年,平均4.2±0.7年。根據(jù)入院單雙號,我們把上述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兩組年齡、病程對比差異類似(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藥物治療:復方新諾明0.2g,1天2次,羅紅霉素0.2g,1天2次,都加入到5%的葡萄糖中靜脈注射治療,治療2周。對照組采用物理方法治療:先采用體外射頻,溫度控制在40-41℃,射頻的最大輸出功率600W,每次治療時間1-1.5小時,間隔2-3天照射一次,每5-6次為一個療程。同時采用手法治療,患者仰臥,醫(yī)者用掌摩法順時針摩小腹,持續(xù)5分鐘,手法要輕緩、柔和。
1.3 疼痛積分評價。采用NIH-CPSI進行疼痛積分評價,包括3個重要癥狀:盆腔區(qū)域疼痛、排尿異常和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共有9個問題涵蓋了盆腔腫瘤術后疼痛的3個方面臨床表現(xiàn)包括疼痛癥狀、排尿癥狀、生活質(zhì)量,NIH-CPSI 1-9個問題總分之和最高可達43分。治療前后分別進行盆腔腫瘤術后疼痛評分[5]。同時對于患者的疼痛控制滿意度狀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分為滿意、一般與不滿意三個級別,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160份。
1.4 資料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NIH-CPSI評分采用(X±S)表示與t檢驗,臨床療效對比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滿意度。經(jīng)過觀察,治療組的滿意度(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1.3%)(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組別例數(shù)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
治療組8060200100.0%
對照組8035301581.3%
P<0.05
2.2 疼痛積分對比。兩組治療前疼痛積分對比無明顯差異,經(jīng)過治療后都有明顯下降,兩組對比也差異明顯(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積分對比(X±S)
組別例數(shù)(n)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組8031.52±2.5210.36±1.41
對照組8031.89±6.2520.36±1.93
P>0.05<0.05
3 討論
盆腔腫瘤術后疼痛是指盆腔腫瘤手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超過急性疾病通常病程或外傷愈合所需時間1個月以上,或由于某種慢性疾病造成持續(xù)疼痛或反復發(fā)作超過6個月以上的疼痛。與急性盆腔疼痛不同,盆腔腫瘤術后疼痛的特點是病因復雜,病程長,治療起效慢。盆腔腫瘤術后疼痛的臨床特征是會陰盆腔、腰骶等部位的疼痛不適,伴有下尿路刺激或梗阻癥狀,性功能不全以及心理上的緊張、焦慮和抑郁,其中以會陰部、下腹部、睪丸、陰莖疼痛和射精痛為其最典型的特征。目前比較公認的臨床癥狀的評分標準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制定的盆腔腫瘤疼痛癥狀指數(shù)(CPSI)評分系統(tǒng)(NIH-CPSI)[6]。目前對于盆腔腫瘤術后疼痛的治療方法很多,但療效均不能令人滿意。常規(guī)多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應用的口服抗感染藥物種類很多,有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磺胺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氨基糖甙類及四環(huán)素類等。當前可選用敏感的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復方新諾明、交沙霉素、羅紅霉素或阿奇霉素等。但是抗感染藥物治療的效果遠不及體外試驗,一方面是由于藥物難以通過血一前列腺屏障;另一方面,許多微生物的致病性仍受到質(zhì)疑。由于藥物療法效果欠佳,促使許多物理療法被采用,如手法、溫水坐浴、微波、射頻、超短波和超聲療法等。以上方法均為通過熱效應和熱傳導作用,促進前列腺體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局部肌肉痙攣和疼痛,可作為輔助療法。有研究經(jīng)尿道微波加熱,溫度控制在42℃,持續(xù)40min,治療56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7]。同時必須強調(diào)綜合治療,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同時還要注意生活方式(包括飲食、運動、性生活等)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導,以提高療效。本文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觀察,治療組的滿意度(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1.3%)(P<0.05)。兩組治療前疼痛積分對比無明顯差異,經(jīng)過治療后都有明顯下降,兩組對比也差異明顯(P<0.05)。
總之,相對于藥物治療,物理綜合治療盆腔腫瘤術后疼痛可有效改善滿意度狀況,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曉筠,張愛國,單寶德,等.山東省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及防治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3,18(9):560-562
[2] 劉肖平,余聚生,王舟琪.慢性盆腔疼痛及其流行病學研究[J].疼痛,2010,8(2):81-84
[3] 劉勃.慢性盆腔疼痛發(fā)病率及病因分析[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1998,14(6):303-304
[4] 顧群.穴位注射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0(1):40-41
[5] 生秀杰,陳敦金.盆腔炎的抗生素合理化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8,24(4):259-260
[6] Barbalias GA,Nikiforidis G,Liatsikos EN.Alpha--block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st atiti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biotics[J].J Urol,2008,159(3):883-887
[7] Bates S,Talbot M.Short course oral prednisolone therapy in 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 and prostatodynia:case reports of three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J].Sex Transm Infect。2010,76(5):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