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血管住院病人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對病情的影響。
方法:回顧性分析120例心血管住院病人的一般資料,采用酶法和放免法檢測所有患者空腹、餐后2小時的血糖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險性指標,包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血脂(TC、TG、HDL-C、LDL-C)、體質指數(BMI)、血壓(SBP、DBP)、C反應蛋白(CRP)等值的變化,并分析和比較餐后2小時高血糖與這些疾病危險因素的關系。
結果:經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為(6.2±0.6)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為(8.4±0.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03,P<0.01);CIMT、BMI、TC、TG、LDL-C、SBP、DBP、CRP與血糖的升高呈正相關,差異顯著(P<0.05),而HDL-C呈顯著的負相關,差異顯著(P<0.01)。
結論:心血管住院病人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應當嚴格重視餐后患者的血糖升高,采用及時有效地控制治療,從而降低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心血管 餐后2小時 血糖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46-02
心血管疾病即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可以細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與動脈硬化有關[1]。這些疾病都有著相似的病因、病發過程及治療方法,其臨床主要癥狀有心悸、氣促、乏力、呼吸困難、眩暈、暈厥等,常見的病種有冠心病、高血壓病、運動猝死、腦卒中等。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餐后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其對預測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患病率明顯優于空腹[2]。為了進一步了解和探討心血管住院患者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與疾病的發展之間的相關性,我院對120例心血管住院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住院患者120例,冠心病患者符合SFC/WHO的診斷標準,高血壓符合WHO/HIS治療指南制定的標準,周圍血管病經血管造影或多普勒彩色超聲確診,腦卒中經頭部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繼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糖代謝異常[3],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5.3±1.5)歲,包括冠心病患者49例,高血壓患者38例,周圍血管病患者33例,腦卒中患者19例,合并兩種及以上患者52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酶法和放免法檢測空腹、餐后2小時的血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心血管疾病危險性指標,包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血脂(TC、TG、HDL-C、LDL-C)、體質指數(BMI)、血壓(SBP、DBP)、C反應蛋白(CRP)等值的變化[4],分析和比較空腹和餐后2小時高血糖與這些疾病危險因素的關系。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構成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空腹與餐后2小時血糖的變化。經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為(6.2±0.6)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為(8.4±0.3)mmol/L,經比較,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03,P<0.01)。
2.2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與心血管疾病各項危險指標的變化關系。經比較,CIMT、BMI、TC、TG、LDL—C、SBP、DBP、CRP與血糖的升高呈正相關,差異顯著(P<0.05),而HDL-C呈顯著的負相關,差異顯著(P<0.01)。見表1。
表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與心血管疾病各項危險指標的變化關系(n=120,X±S)
各項檢測指標空腹餐后2小時tP
CIMT(mm)0.38±0.030.50±0.0913.86<0.01
BMI23.16±1.7726.41±3.815.87<0.01
TC(mmol/L)4.92±0.895.15±0.622.34<0.05
TG(mmol/L)1.59±0.783.27±0.6618.11<0.01
HDL-C(mmol/L)1.45±0.370.92±0.2912.35<0.01
LDL-C(mmol/L)3.18±0.374.15±0.3321.43<0.01
SBP(mmHg)133.01±4.28152.84±7.4525.23<0.01
DBP(mmHg)85.01±8.2596.32±5.1912.71<0.01
CRP(mg/L)1.26±0.835.16±1.4725.31<0.0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其發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國內文獻報道,本病大多是由以下危險因素所致:血脂異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體力活動減少、遺傳因素、肥胖等,而也有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糖尿病、糖耐量異常以及非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時血糖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機制可能與餐后高血糖時脂質過氧化增強、內皮功能障礙、高凝狀態、粘附因子水平增高、炎癥、氧化應激增強等相關[5]。在本案例中,經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為(6.2±0.6)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為(8.4±0.3)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03,P<0.01);CIMT、BMI、TC、TG、LDL—C、SBP、DBP、CRP與血糖的升高呈正相關,差異顯著(P<0.05),而HDL-C呈顯著的負相關,差異顯著(P<0.01)。綜上所述,心血管住院病人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應當嚴格重視餐后患者的血糖升高,采用及時有效地控制治療,從而降低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Cavalot F,Petreli A,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an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articularly in women:Lessons from theSan Luigi Gonzaga Diabetes Stud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3):813-819
[2] 邱傳旭,鄭馨,羅利清,等.健康體檢者餐后血糖的意義及其與相關指標的關系[J].中華全科醫學,2008,6(7):676-677
[3] 唐彬,陳郁生.單純空腹血糖升高和單純餐后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不同糖代謝狀態的研究現狀[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7,21(6):356-357
[4] 陳開寧,蘇哲坦,高勇義.餐后血糖與血管并發癥[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7,28(5):789-791
[5] 張文禮,馬建華.餐后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關系探討[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8,21(6):6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