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鄂爾多斯市各大醫(yī)院護士對針刺傷的認知和針刺傷后的心理狀態(tài)。
方法:采用目標抽樣法,對鄂爾多斯市就診的量前的十位二、三甲醫(yī)院的500位急診護士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大部分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一半的護士認為被污染針頭刺傷感染機率大,三分之一的護士認為最可怕的結果是感染HIV;一半的護士對針刺傷持“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三分之一的護士認為被污染針頭刺傷后“非常可怕,無可奈何”。
結論:大多數(shù)護士針刺傷后心理狀態(tài)的為非常害怕且消極無奈,可能原因為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以及受傷后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統(tǒng);少數(shù)急診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不足。
關鍵詞:護士 認知 針刺傷 心理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47-02
針刺傷是護理工作中的最常見的一種職業(yè)性危害。護士常在未完全明確診斷前即投入對患者的處置和搶救,這其中包括處于潛伏期和診斷前的傳染病患者,因此針刺傷對護士來說,危害性更大。但是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不多。為此對護士針刺傷的認識以及針刺傷后的心理狀態(tài)調查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調查了鄂爾多斯市急診量前10位的二、三甲醫(yī)院護士,入選條件為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崗位的正式護士。
1.2 研究方法。針刺傷情況、對針刺傷的認知以及針刺傷后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指導各入圍醫(yī)院護士長,讓其協(xié)助發(fā)放和回收問卷的方式。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被調查的護士年齡19~51歲。急診工作時間為1~30年。其職稱為:護士253名、護師158名、主管護師42名、副主任護師1名。其學歷為:中專339名,占74.7%;大專106名,占23.3%;本科9名,占2%。
2.2 護士針刺傷情況(表1)。
表1 454名護士1年中針刺傷情況
項目人數(shù)百分率(%)
0次449.7
1~325455.9
4~67316.1
≥7次8318.3
2.3 護士對針刺傷的認知。
2.3.1 對“針刺傷后最可怕結果”的認知。
2.3.2 對“被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的認知。在被調查護士中護士認為被污染的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很大;護士認為機率很小,但是可能性存在;護士認為機率很小,不太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有的護士拒絕考慮這個問題。
2.3.3 “針刺傷是否可以避免”的認知。在被調查護士當中,有的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避免;有的護士認為在工作針刺傷不可避免,還有的護士認為針刺傷可以避免。
3 討論
3.1 護士針刺傷情況普遍存在。針刺傷是一種皮膚深部的足以使受傷者出血的以外傷害,因此,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或體液會接種到受傷者體內,國外資料報道,針刺傷是護士最常見的職業(yè)傷害類型之一,由于護理人員造成的。從表1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454名被調查者一年中,有410名受傷,受傷率為90.3%:而3次以上的受傷者占總數(shù)的34.4%。受傷率明顯高于國外,因此護士針刺傷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值得認真關注。
3.2 大部分護士針刺傷心理狀態(tài)為非常害怕卻消極無奈。受傷者認為被液體污染的針頭刺傷是可怕和非常可怕的;這說明大部分護士對污染針頭刺傷感到非常可怕。也說明大多數(shù)護士對針刺傷采取回避和消極無奈的態(tài)度。
3.2.1 護士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的最嚴重結果是各種血源傳播性疾病,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最可怕的結果是HIV、肝炎等傳染病。而目前對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感染上就意味著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變,甚至生存也成了問題,同時還有可能在不自覺中傳染個周圍的親人和同事。而工作性質使護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確診斷前的傳染病患者,我國是肝炎的高發(fā)區(qū),HIV的攜帶者目前也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護士意識到針刺傷的巨大危害性。
3.2.2 護士認為針刺傷不可回避。護士認為在當針刺傷是不可避免的,這說明護士對針刺傷的預防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為:①針刺傷廣泛普遍性容易使護士認為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②套回針的護帽和針頭毀型最容易導致針刺傷的情形,護士在套回針的護帽上受過傷,護士在針頭毀型時受過傷,而這些操作是護士每天都要進行的而且還要繼續(xù)的進行下去的,因此容易使護士產生針刺傷不可避免的看法。
3.2.3 受傷后的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統(tǒng)。護士認為領導對針刺傷重視程度低,可能的原因是:領導本身對針刺傷缺乏認識;醫(yī)院沒有設立刺傷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處理規(guī)定。我國2001年指定的《醫(yī)院感染管理文件匯編》指出建立預防銳器傷害管理組織是實施銳器傷害管理的根本保證,銳器傷害管理僅處在初始階段,還尚無嚴謹?shù)姆煞ㄒ?guī)以及預防銳器傷的教育制度。
3.2.4 自責心理導致情緒消極。遭受針刺傷的醫(yī)務人員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操作沒有遵循預防針刺傷的有關規(guī)定和建議,個人操作習慣是造成針刺傷的發(fā)生的決定因素。因此,護士往往認為刺傷是自己造成的,只好自認倒霉,自責心理導致情緒消極。
3.3 少數(shù)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不足。護士認識到針刺傷后的最嚴重后果是各種血源傳播性疾病,但是對、被血液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上傳染病的機率這一問題的認識上存在不足,有的護士認為機率很小,有的護士認為不太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發(fā)現(xiàn)有20種病原體可以通過針刺傷傳播,被污染針頭刺傷后,感染機率對護士的危害是巨大的,對針刺傷的認識,教育護士把每一個針頭都視為是HIV病毒感染的針頭對待;糾正護士受傷后的僥幸心理,使其重視和配合傷害處理,提高護士預防銳器傷害的自覺性。
職業(yè)安全是進年來的醫(yī)護人員日益關注的重要問題,護理人員越來越認識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著很多職業(yè)感染的機會,而受傷后護理人員心理狀態(tài)是害怕且消極無奈。所以我們呼吁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醫(yī)務人員,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同時醫(yī)務人員應提高針刺傷的認識,以積極的態(tài)度認識預防針刺的重要性及尋找受傷后的心理支持,以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李文濤,肖順真,審校.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意外針刺傷.國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7-8
[2] 高霞,編譯.秦惠基,審校.美國護理人員對注射針刺傷的防護.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4):153
[3] 陸聯(lián)芳,孫惠鵑,楊國真,編譯.王常狂卿,審校.針刺傷所致醫(yī)務人員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預防.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1):506
[4] 殷小基.醫(yī)院職業(yè)性銳器傷害監(jiān)測和處理.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2,1(1):33-35
[5] 李映蘭.美國護士預防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意識和措施.中華護理雜志,2002,(8):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