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農村居民的傳染病知識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縣18歲~60歲的農村居民與醫務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
結果:調查對象總知曉率為72.3%。醫務人員知曉率為84.3%,一般居民知曉率為61.8%,醫務人員與一般居民相比,顯著較高(P<0.01)。經統計學軟件分析,男性與女性知識的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務人員知識得分明顯高于一般居民(P<0.05),年齡與文化程度不同的調查對象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文化程度增高與知識得分增加相關。
討論:我縣農村居民傳染病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加強健康教育指導,針對年長、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進行健康指導。
關鍵詞:居民 傳染病 認知水平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250-02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農村逐步擺脫貧困的同時,農村健康教育也應逐漸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農村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健康,是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本文對我縣農村居民與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分析,探討農村居民的傳染病知識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以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縣下屬的行政村與醫院醫務人員進行選取,共選取調查對象140人,其中一般居民70人,醫務人員70人。
1.2 調查方法。以一般的人口學特征做為參照組被調查對象,包括年齡、性別、婚姻情況、職業、文化程度,傳染病認知水平以SARS防治相關知識為基礎[1]。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縣18歲~60歲的農村居民與醫務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進行指導,幫助調查對象完成問卷并進行核實。文化程度較高的對象在指導下由其自行填寫,有困難的對象由調查人員進行詢問并幫助填寫。
1.3 評價方法。得分標準:答對1題得分為1,不清楚或答錯為0,總分為10分,達標標準為SRAS相關知識得分在7.5以上。
1.4 統計學方法。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α=0.05為顯著性檢驗標準,采用差方檢驗、非參數統計秩和檢驗、單因素與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選取標準為0.05,排除標準為0.10)。
2 結果
2.1 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發放140份,回收140份,回收率100%。將調查中存在問題與資料不完整的問卷提出,最終有效問卷共138份,有效率為98.57%。
2.2 人口學特征。調查對象年齡為18~60歲,平均(34.15±4.38)歲;其中男性66例(47.83%),女性72例(52.17%);文化程度為小學以下的共14例(10.14%),初中文化程度41例(29.71%),高中文化程度52例(37.6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3例(23.91%)。兩組調查者一般情況構成比與得分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調查者一般情況構成比與得分情況比較[n(%)]
特征
一般居民(n=68)醫務人員(n=70)
n(構成比)知識得分n(構成比)知識得分
性別男37(54.41)629(41.43)9
女31(45.59)541(58.57)8
18~3017(25.00)621(30.00)8
年齡30~4019(27.94)525(35.71)9
40~5023(33.82)719(27.14)8
50~6011(16.18)75(7.14)8
小學以下14(20.59)50(0.00)0
文化程度初中37(54.41)72(2.86)8
高中17(25.00)735(50.00)8
大專以上0(0.00)033(47.14)9
2.3 知識得分情況分析。調查對象總知曉率為72.3%。醫務人員知曉率為84.3%,一般居民知曉率為61.8%,醫務人員與一般居民相比,顯著較高(P<0.01)。經統計學軟件分析,男性與女性知識的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務人員知識得分明顯高于一般居民(P<0.05),年齡與文化程度不同的調查對象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文化程度增高與知識得分增加相關。
3 討論
我國廣大農民正處于第二次衛生革命與第一次衛生革命的交接時期[2]。一方面,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嚴重威脅著農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農村的衛生質量正在持續下降,各類急慢性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的發生、傳播、流行存在潛伏、蔓延的可能。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慢性疾病與病因、個人行為、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防治的關鍵性戰略就是要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預防慢性病方面的重要性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共識。而對于一些傳染病、營養性疾病、地方病、寄生蟲病,由于病因明確,通過對農民進行健康教育,增強農民的投資意識,積極改廁、改水,改善農民的衛生環境,也可以大大降低其發病率,例如在我國有2億多農民患者的碘缺乏病完全可以通過食用加碘鹽達到預防[3]。在一些地區嚴重威脅農民健康的經水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通過改水,可得到根本控制。健康教育在解決中國農村的衛生問題上大有潛力可挖。
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常不如城市,社區一旦有傳染病傳入往往迅速蔓延。為預防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采取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針對傳染病發生和流行三個環節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計劃免疫;法定傳染病的疫情報告、隔離與消毒知識;殺蟲滅鼠知識與技能;傳染病患者的治療與家庭護理知識與技能;傳染病的社區預防與衛生公德教育等。
參考文獻
[1] 樂夢芝,謝婧,施學忠,等.河南農村居民傳染病認知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08-110
[2] 李立.河南農村居民傳染病認知水平分析及對策[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8,20(6):614-616
[3] 王少利,吳華,袁曉寧,等.北京市社區居民對發熱的認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3):1468-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