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闭Z文學習不能讀死書,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學語文,學“活”的語文。
【關鍵詞】識字教學;作文教學;閱讀教學;課外實踐;生活化
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貼近生活,“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活水源頭,學生可以觀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領悟人生的真諦。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與體會。
一、有情有趣——識字教學的“生活化”
低年級學生要多識字,盡快地進入閱讀階段。如何讓學生在單調枯燥的橫、撇、豎、捺中學得有情有趣呢?我覺得應從整體入手盡量讓這些字在學生的腦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畫”。
曾聽過一堂低年級的識字課“寒流、大雪、北風、臘梅、翠竹、蒼松、蟒蛇、螞蟻、刺猬,滑雪、跑步、跳繩”,印象深刻。老師首先用多媒體手段顯示寒流侵襲、北風呼嘯的場面,讓學生說說此時此刻的感覺。有的說:“真冷呀!”有的說:“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話,一定會縮著脖子、低著頭,凍得直發抖!”老師讓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中認讀這些詞語,學生讀出來的不僅僅是幾個詞語,更是自己的感受?!霸谶@么惡劣的氣候里。你們看它們表現得怎么樣?”多媒體依次出現臘梅怒放、蒼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畫面,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見所感。有的說:“它們真勇敢。”有的說:“它們真是好樣的,是個小英雄!”“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臘梅、翠竹、蒼松!”學生朗讀的聲音變了,語調變了,就連姿態和神情都變得個個腰桿挺直、精神飽滿,儼然就是一個個小英雄。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跳躍、靈性在升騰……在這充滿著生活氣息的情境中進行實際教學,變被動為主動、變負擔為享受、變苦痛為快樂。
二、開放而富有活力——閱讀教學的“生活化”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弊髡邔懳恼拢刂杏芯巢拍苊罟P生花;學生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具體生動、引發聯想的情境,設計雙向的語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吐真言、抒真情”。
如教學《井》一課時,井水的特點是“很甜很甜”、“很涼很涼”,任憑老師怎么講,也代替不了學生的感受。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井水這些特點呢?我設計了“拍廣告”、“編廣告詞”為場景的語文實踐活動。在表現井水“很甜很甜”這一特點時,有一組學生是這樣表演的:一個學生蹲下來當井沿,另外三個學生演過路人。一個遠足干渴的過路人發現了這口井,驚喜地喊道:“啊,井。還有水呢!”于是彎下腰準備喝井里的水。另兩個過路人“聞風”一擁而上,三人你爭我搶,各不相讓。學生的表演顯然是為了突出井水的“甜”,但表現的方式有些欠妥。這時,我對他們說:“孩子們。井水雖甜,但人情更重要??!你們能不能改編后再來表演一次?”第二次的表演就顯得非常文明,一個學生說:“井水真甜啊,請你喝一碗嘗嘗!”然后兩人各捧起碗來“一飲而盡”,再把碗一舉說:“真甜啊!”臺下響起了一陣掌聲。表演后的采訪更讓我感到驚喜,我問:“你們喝井水時有什么感覺?”一生答:“甜!”另一學生補充說:“很甜很甜!”沒想到第三個學生又借著說:“老師,喝井水的時候我感覺到人情更甜!”我真的被他們打動了,笑著說:“你還喝出了人情味!”其實,學生讀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也正如品嘗井水一樣,各自都能品出不盡相同的結果嗎?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啟動了學生積淀已久的情懷。
三、找尋生命的綠洲——習作教學的“生活化”
從課標對寫作的要求來看,強調作文教學要生活化。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鼓勵學生以“記錄生活”的形式進行習作訓練, 見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線條如實描繪下來,而無須進行刻意的藝術處理。要求學生的習作記錄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學生的習作也是隨感而發、隨事而記,而不是將習作訓練機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課上。如我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系列活動,如“親情行動”,讓學生每周計劃為長輩做一件增進情感的事情,給奶奶敲背、陪爺爺聊天、幫媽媽整理房間……再如“感悟秋天”,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尋找秋天。學生通過目睹、耳聞、鼻嗅、口嘗去感悟秋天……通過這些系列活動,讓學生觀察現實生活、積累人生體驗,讓學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現自我。學生有了生活的積累,才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才有可能從中發現思想的閃光點并產生一吐為快的創作欲望,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四、溝通課堂內外——課外實踐的“生活化”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的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語言、歷練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將不斷得到提高,語文這個特殊工具也會被“活用”。如在學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后,我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寫一封回信。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有的說:“爸爸,我懂得了‘給’永遠比‘拿’愉快,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盡量幫助那些處于困境中的人。”有的說:“人活在世上要懂得奉獻,放心吧爸爸,您的兒子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边@樣的實踐活動源于生活而又超越于生活,不但豐富了孩子的語言,而且在情感、態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在語文教學這一廣闊的天地里,只要充分運用教育藝術,將“生活”這一活水引進課堂,必將達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丁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