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對于初中生特別是農村的學生是遙不可及,如此妙趣橫生、風靡全球的音樂劇,學生們的確很少知道,而音樂劇又不同于課本上的內容,音樂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矛盾沖突,同時也存在著人物的心理變化。更多的時候還要體會劇作家、作曲家的思想境界,這一切對于農村中學的初中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那么,作為教師的我,該如何引導他們去欣賞音樂劇呢?我努力尋找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并接觸音樂劇,使之學會欣賞音樂劇。在教學中本人總結了一些方法,課堂效果還是可以的。
一、深入角色感受音樂劇的美,從課本入手
音樂劇是用音樂承載的一種戲劇,也是直接用音樂表現戲劇的藝術形式。音樂劇是歌曲音樂,歌曲是音樂劇的主要內容, “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是他的特色。他通過劇場來表現故事情節,其內容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題材不受時間和形式的限制。音樂也是不拘一格的,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縛。有偏向歌劇的,也有偏向輕歌劇的,還有輕歌舞劇,異彩紛呈。課本上的《貓》可以說無論是歌還是舞都非常的不錯,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樂于接受的就是歌曲,我們不防從歌曲入手。除了欣賞并試唱書上的歌曲,還可以專門拿出一個時間來讓學生完整的欣賞這部歌劇,效果肯定比只欣賞書本上的歌曲更具有說服力。也許有人會說,教學任務完不成了。我覺得沒什么的,完整欣賞可能要比你花上數十分鐘口干舌燥介紹來的效果要好的多了。你的麻煩可能會換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妨試一試。
二、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是走進音樂劇的敲門磚
愛因斯坦這樣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绾文茏屓w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去,就真正的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從而實現了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學習過程當成一種享受,把參與學習當成最高追求。而好奇心又是學生探索知識的最好鑰匙. 甚至可以說是敲門磚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較強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 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貓》,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通過書籍、報刊等途徑,去搜集、整理、分析劇情、經典唱段、主要人物角色及音樂的結構與特色。課后的充分準備不僅活躍了課堂,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要我學”變為了“我要學”,擺脫了對老師的依賴感。
三、以校園為題材開始,從學生的日常小事開始創編音樂劇,感受創作的快樂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睘榱耸箤W生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帶來的快樂,置身其中,體驗到各種音樂劇中不同音樂元素的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身邊的校園故事為題材,創作、改編、整理、排演,在相互協作的同時,增進獨立思考、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學生通過對作品的二度創作,豐富了形象思維,激發了創造力和求知欲,在相互合作中建立起了團隊意識和相互信任的感情。在反復磨練中,鍛煉學生的表現力和心理素質能力。整個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交往能力、組織寫作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探索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音樂劇的實踐活動不僅是音樂課堂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成為學生發展特長、展現才能、促進全面發展的平臺。
四、重視實踐,音樂教室為舞臺演繹簡單的音樂劇
以音樂教室為舞臺,演繹簡單的音樂劇。音樂與戲劇表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寬藝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中,能將音樂與戲劇表演進行簡單的結合,重視表演創編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及創造才能。舞臺雖小,只是個音樂教室,但作為小演員應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堅實的基礎,嘗試做到“生活”在舞臺的規定情境中,用心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才能達到表演的真實、自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在“舞臺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環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正確地、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動作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開始和角色同樣地去感覺。在舞臺上的任何時候都是真實地、有效地、恰當地去動作,而絕不是裝作在動作的樣子”。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和學生一樣融入到音樂劇中,帶領學生共同去演繹作品,學生的自信心才會更強。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音樂教育》第9—12期,江蘇省報刊發行局出版,2002年
[2]《音樂學科教育學》,曹理,2002年
[3]中外歌劇·舞劇·音樂劇鑒賞,盧廣瑞,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