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多角度深入實施、多渠道潛移默化、多環節創設感化、多形式主題活動四個方面滲透生命教育。
【關鍵詞】多角度深入實施;多渠道潛移默化;多環節創設感化;多形式主題活動;生命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又是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生命意識的過程。”可見,英語教學既要培養基本的英語素質,也要進行生命教育。教學中我從多角度深入實施、多渠道潛移默化、多環節創設感化、多形式主題活動四個方面滲透生命教育。
一、多角度深入實施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因為美好才值得珍惜,因為脆弱才需要保護。英語學科的任務是:讓生命意識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是教育的責任,也是時代的需求;是人性的呵護,也是善良的彰顯;是生命的敬畏,也是價值的提升。教學中可從多個方面實施生命教育,例如七A Unit 2 My Day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快樂充實每一天,做到“I am happy,I am active,I am initiative!” ;九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形成積極向上的生命觀,The tiger and Monkey環境保護教育……
二、多渠道潛移默化
1.利用教材中的資源。英語教材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安排許多滲透生命教育的篇章:低年級滲透熱愛父母、老師、同學,熱愛家鄉等淺顯的內容;中高年級滲透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潛移默化生命教育的優秀資源。例如Oxford English 6B M3U4 Rules教學中,把生命安全的規則作為情感目標。掌握句型、認知規則后,引導學生:What must/ mustn’t do at home? 積極思考:Why do we have these rules? Can we live without these rules? 從而進行生命教育。幾秒,幾十秒的時間,對學生卻有重要的、一生的意義。
2.借助多媒體和網絡上的素材。英語教學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和網絡中相關的生命素材,積極主動地、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如關于自然災害的九A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使用多媒體播放了自然災害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特點以及自救方法。Reading部分講述的是臺灣地震,我用網上的一段地震視頻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然后小組討論在地震發生時如何自救,再展示地震發生時自救的圖片,既培養了口語能力,又幫助學生獲得了很多的地震知識和自救常識。
3.借鑒整合其他學科的內容。生命教育上世紀60年代席卷全球。究其原因,是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性,是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適應性。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整合其他學科的內容來為英語的生命教育增光添彩。比如借鑒語文、歷史等學科不同程度、不同視野、不同維度的生命教學,豐富了英語的教學素材,為生命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此外,教師的形象、精神、板書、語言、儀表……都可以無形中陶冶學生的情操,給學生美的感染,使之潛移默化中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三、多環節創設感化
1.日常生活中。生命教育無處不在,不單局限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例如使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的禮貌用語問題,祈使句的學習與遵守校紀校規的結合,教師節、母親節等重要節日的感恩教育,例如 “清華大學某學生傷熊事件”與環保教育……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地方需要我們把課內外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小組交流中。現在的英語教學大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組交流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在交流中進行生命教育呢?我們要求學生人人選信息、個個都發言,及時禮贊智慧的火花,及時肯定新穎的創意,使活動既熱烈活躍,又井然有序。教學火災救人單元時,我設計了“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face the fire?” and “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see somebody be in the fire?”兩個問題,學完課文后分組討論,要求學生盡可能用英語來闡述觀點。先提示:What is the right way to save others? What shall 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saving others? How can we keep others and ourselves safe? 讓學生進行交流,啟發引導他們打開思維的閘門,盡可能想出辦法。最后匯總交流,使其感受生命的珍貴,使其懂得自救知識,從而珍愛生命,遠離危險。
3.走進大自然。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樹、紅紅的太陽……多么美麗,多么愜意。大自然是生命的母親,因為有生命才美麗。學生能夠欣賞生命、感悟生命的重要途徑是走進大自然。初三課本中野生動物單元,介紹了現在野生動物所面臨的環境和生存問題。教學前,利用小長假帶領學生走進了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實地觀察熊貓,了解熊貓的生活環境及習性。教學時,創設情境,通過對比,思考熊貓面臨的生存問題,探究解決方法。大家的想法很有借鑒性:make giant panda reserves bigger, build more reserves, raise money for the giant pandas, stop taking land and destroying the giant pandas’ living areas等等。通過走進自然,加強了環保意識,使生命教育如春雨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使他們懂得生命的可貴可愛,主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多形式主題活動
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更是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如教學中開展的慈善活動。先觀看一些弱勢群體的圖片,然后回答:What can we do for the people in need? 接著合作探究:If you are only a student,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children in need? 大家紛紛表態:raise the pocket money to help build schools、buy some books to them to make them learn some knowledge、write letters to encourage them等等。活動使學生感受了生命的意義,學會了善良和愛心,體驗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激情進課堂,生命放光芒。英語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是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把學習知識與理解生命結合起來,把培養能力與保護生命結合起來,把學習生活與熱愛生命結合起來,使生活豐富溫暖,使生命健全高尚!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梁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