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未來的發展,培養所需的創造型、開拓型的合格人才,是現代社會向我們提出的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隨著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人說,中國的小學教育是“聽話教育”,中學教育是“分數教育”,這種評論雖不全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我國基礎教育忽視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實際情況。
一、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育者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作為教育活動的基本方向,是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對學生進行完整健全的人格素質教育。談到素質,我們不能不提到心理素質,因為它是人整個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有的人總是從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談素質,似乎很全面,卻忽略了心理素質,從而就忽略了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方面——創造力。它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質,因為它能體現出人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
現代美術教育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是現代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本世紀初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思菲爾德就在他的《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中指出:“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是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第3頁)。他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作為美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為美術教育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使我們美術教育遠遠超出了技能、技巧的本身。
二、創造才能的培養與形象的創造
美術教育特點是它的形象性,離開了形象,也就沒有了美術教育。學生在美術課上學習造型、色彩、審美評價、美的法則等內容,都是為訓練與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因為美育實踐活動是學生手腦并用的過程,是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的過程。
一個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是思維過程,靈活的思維與創新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創造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統一、左腦與右腦整體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應該既開發右腦,又開發左腦。但是,形象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沒有形象思維的參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美術教育中培養的形象思維是創造性形象思維。這種思維的最終目的是以創造出美的形象為目的,不能使學生只會臨摹,更應學會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每項發明創造最終以形象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美術教育方面實質上就是培養學生形象上的創造力。
總之,美術教育與學生創造才能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利用美術教育優勢在創造性形象思維上作文章,加強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的提示,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健全一個個性的心理品質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小官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