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充分提高校本作業的有效性,才能實現真正校本的目的。準確的解讀文本的主旨是核心,恰當定位文本的情感基調是過程,挖掘詞句的深層含義是主要手段。
【關鍵詞】校本作業;有效;解讀
校本作業解放了學生,讓學生不再每天面對大量的習題,真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還學生閱讀的空間;解放了老師,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研讀教材,研讀學生。但校本作業的出現,并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減輕負擔,只有充分提高校本作業的有效性,才能實現真正校本的目的。面對校本作業,一位知名校長這樣說:只有提高教師水平,學生才能科學發展,只有提高作業質量,學生才能科學發展。
下面我就《天鵝的故事》一文來談談我的作業設計理念。
一、提高作業的有效性,要準確解讀文本的主旨思想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認為:要想真正的上好語文課,必須要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蘊藏的東西,只有鉆研出語文的味道來,才能上出帶有語文味道的課來。同樣,只有深入的鉆研文本,準確的解讀教材,才能設計出具有實效性的校本作業。
《天鵝的故事》主要記敘了一只老天鵝帶領天鵝群用身體破冰的感人壯舉,表達了對生命的勇氣和智慧的贊頌。文章給讀者留下的除了感動、震撼,更多的是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1.緊扣一個靈魂敘述:對生命智慧和勇氣的頌揚,引領我們每一個讀者認識生命的可貴,進而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2.抓住兩個特寫鏡頭:第一個鏡頭是寫老天鵝單獨破冰,突出老天鵝的英勇無畏。第二個鏡頭是寫天鵝群集體破冰,表現天鵝的團結協作。
3.圍繞三處啼叫展開:三處啼叫,處境不同,心理不同,因此,啼叫所表達的內涵也不同。第一處的饑餓、焦急,第二處的斗志昂揚和齊心協力,第三處成功之后的喜悅歡呼。
4.課文在內容的安排上選用了點面結合的寫法,以老天鵝為“點”,天鵝群為“面”,就像一幅畫,既有濃墨重彩,又有輕描淡寫,既有工筆,也不乏寫意。疏密有致、張弛有度。
把握教材的特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設計作業就自如得多。在布置作業前,我首先“做作業”,認真考慮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天鵝的故事”是 告訴“我”的。故事講述了一年春天寒潮突然來臨,一只天鵝為了 ,用自己的身體 ,感動了 ,天鵝們 ,終于獲得了 。
斯杰潘老人沒有向天鵝開槍,卻把槍掛到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岸,這是因為 。
解讀教材,或者說閱讀文本,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來回,那就是走進去,再走出來。“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說了什么?”、“文本想要說什么?”、“文本能夠說什么?”、“文本應該說什么?”這樣設計起作業來也會得心應手,能準確把握。
二、提高作業的有效性,要恰當定位文本的情感基調
我們目前采用的教材,人文性、情感性都很強。有的深沉,有的薄弱,有的悲壯,有的熱烈,有的慷慨,有的很壯烈。當學生能夠充分體會文章情感,沉浸在一個巨大的情感磁場中的時候,對課文的分析和領悟必將是準確深刻的。
《天鵝的故事》文中的兩個特寫鏡頭:老天鵝單獨破冰、天鵝群集體破冰以及天鵝的三處啼叫是課文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文章第五自然段中“一只特別大的老天鵝……第一次,第二次……”這段話,真切的體現了老天鵝勇于獻身的高貴品質,突出老天鵝的英勇無畏。我的作業設計圍繞比喻句展開:“一只特別大的老天鵝……撲打在冰面上……第二次,第三次……”作者把老天鵝比作 ,是因為
;是因為 ;是因為 。
課文中天鵝的三次蹄叫,串起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多像一首由低到高的旋律。我設計了對三次蹄叫的理解:文中三次出現了“克嚕——克哩——克哩”,第一處出現“克嚕——克哩”是天鵝來時發出的鳴叫聲,語氣 ;第二次是齊心協力破冰時的動員聲,語氣 ;文中第三處出現的“克嚕——克哩——克哩”是攻破堅冰后的歡呼聲,語氣 。誦讀中,充分感受到天鵝群的團結協作。
三、提高作業的有效性,要深刻挖掘詞句的深層含義
深刻理解語句的含義,實際上就是一個“挖”,要挖掘出文本的潛在含義。如:在當堂反饋練習中,我設計聽寫幾個詞語,其實這不是一般的聽寫,聽寫的幾個詞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幾個詞語是:騰空而起、破冰勇士、顫動、繼續撲打、勝利歡呼。我們會發現,聽寫的詞語其實就是老天鵝和群天鵝破冰的場景以及破冰后的喜悅,這幾個詞語串起了全文,進而為第二課時的教學開展鋪設了道路。這就是“挖”,能挖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詞句。詞串的呈現、朗讀,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這些詞語,讀明白了文章的內容,更領會了文章的情感。
一篇校本作業設計,我們還得注重三維目標整合、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體現多樣性、綜合性、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目標。另外題目設計上注重針對性,選題時應認真對照新課標,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無效、低效的簡單重復。內容構成上注重層次性,關注基礎知識及能力拓展的比例,同時在關注整體提高的基礎上也照顧到學生個別差異。
【參考文獻】
[1]《文本解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核心競爭力》
[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3]《關于新課標下的作業設計》《遼寧教育研究》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