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小學低段學生唱歌教學可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歌曲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歌唱教學活動最常用的幾種方法有:(一)從歌詞入手;(二)節奏導入;(三)旋律先行;(四)分句教唱法; (五)整體教唱法;(六)視譜教唱法。針對所要教的一首新歌,面對所要教的孩子,選擇、運用一種較為合理、有效的方法,做到因曲而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關鍵詞】小學;唱歌教學;教學方法
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能力的有效手段。題材豐富、內容健康、形象鮮明的歌曲,富有表情地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兒童。對小學低段學生唱歌教學可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歌曲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一、從歌詞入手
有些歌曲相對來說,歌詞比較長,內容較為豐富帶有一定的敘事性或抒情性,用詞比較考究,文學性較強。這樣的歌曲,通??梢韵葟母柙~入手,帶領學生反復熟悉和體會歌詞的內容和意境,然后再來學習旋律和歌曲,就能夠幫助學生較快、較容易地進入歌曲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理解歌曲內容,詞曲結合上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我們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及其內在邏輯,向學生這樣介紹歌詞:“這是一首關于小青蛙的歌曲,同學們知道小青蛙喜歡住在什么地方嗎?它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它會不會叫???它是怎么叫的?它還有什么本領?我們要不要愛護它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把整首歌曲的歌詞內容自然地串起來了,并且在學習歌詞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著重強調那些需要引起學生注意和掌握的詞匯,像“炎熱的”、“綠色的”、“可愛的”、“花叢”等等。
相反,有些分節歌內容比較簡單,同樣一段旋律有幾段韻腳整齊、內容相近的歌詞,這樣的歌曲通常只要讓學生先熟練掌握第一段歌詞,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歌詞韻律與歌曲旋律節奏之間的關系,再把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教給學生,學生們學起來就會很快、很容易,甚至能夠自學自唱。
二、節奏導入
有些歌曲節奏鮮明,內容緊湊,詞曲結合,朗朗上口,可以采用節奏導入的方法,先讓學生們熟練掌握歌曲節奏,再按節奏學習歌詞,最后加上旋律,進而學會完整地演唱歌曲。例如:
小紅馬
經過反復練習,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學會有節奏地、富有韻律感地朗讀歌詞,然后在學習旋律和演唱全曲。
三、旋律先行
有些歌曲旋律樸素、流暢、簡單,詞曲結合自然,易于上口,可以采用旋律先行的方法,即先教旋律,由旋律再到歌詞,一步一步自然地學習、掌握歌曲。例如:
老爺爺趕鵝
在這里我們可以借助于科達伊教學法所引用的柯爾文手勢,利用視覺手段,運用手勢所表示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來幫助學生感覺和辨別音的高低,賦予抽象的音高概念以一定的形象特征,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更簡便易行地唱準音高。
四、分句教唱法
分句教唱是典型的傳統教唱歌曲的方法。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傳統,被古今中外的歌唱教學活動長期運用,自有其道理。它的好處在于一句一句地分解教唱,能夠幫助學生領會歌曲的樂句結構,便于學生掌握呼吸、換氣、便于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觀察、傾聽和模仿,易記易學。在進行新歌教學時,如遇到音程跨度較大或節奏較為復雜的樂句,采用分句教唱法能幫助學生較快地克服障礙,順利地學好新歌。但是由于整首歌曲被分解開來,容易影響歌曲的整體性和思想感情的完整表達,對培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學唱時一句句地跟唱,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特別是一些弱起小節的歌曲,分句教唱對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我認為,對于由完全小節開始,樂句結構劃分清楚,相對來說比較長的歌曲,音程跨度較大或節奏較為復雜的樂句,較為適合采用分句教唱法。
五、整體教唱法
整體教唱法是相對于分句教唱法而言的。它是指老師完整地、有表情地、一遍一遍地重復演唱歌曲或播放歌曲,學生從頭至尾、一遍一遍地反復聽、跟唱。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初入小學的學生,識字不多,識譜有困難,但他們的聽覺較靈敏,也善于模仿。用這種方法教唱新歌,可以保全整首歌曲的意義、情緒、形象的完整性。在學唱過程中,較容易引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又因為是整首歌曲的跟唱,學生必須自己動腦筋去記憶、去想,這一句唱完了,下一句是什么?這樣就使學生的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能夠以主動的態度去學唱新歌。但由于是整首歌曲的跟唱,而不是像分句教唱法那樣一句一句地學唱,歌曲旋律、節奏上的一些難點就有可能得不到解決,學生對于歌曲細節的把握也可能較為粗糙。
我們認為,一些結構短小、內容緊湊、形象集中、音樂表現手法相對單一的歌曲可以采用整體教唱法。采用整體教唱法能使學生對歌曲產生比較完整的記憶,這就有利于增強和發展他們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視譜教唱法
視譜演唱無疑是學唱歌曲的最高境界,它不僅可以使人完全主動地去學唱歌曲,并且可以使演唱更加準確、細膩、富于個性。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認譜;(2)識字。因此,在低年段運用這種方法教唱新歌必須慎重,必須采用學生能接受的、形象化的、游戲的方式來進行。采用視譜教唱新歌的方法可以選擇那些旋律線平穩、節奏單純、樂句短小的兒童歌曲。
以上是歌唱教學活動最常用的幾種方法。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參考這些最基本的方法,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所要教的一首新歌,面對所要教的孩子,深入分析歌曲的旋律、節奏、結構、內容等特點,了解孩子在語言、節奏、音準、性格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再結合教師自身的愛好、經驗、能力與特長,去選擇、運用一種較為合理、有效的方法。教學工作是極富創造性的一項工作,唱歌教學活動的組織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式,需要因曲而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廣東省林業職業技術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