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的想象空間,減少對學生的寫作思維的束縛,積極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充分表達個人感情。因而在作文訓練中命題作文應該減少了,話題作文的分量應有待增加,這無疑給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張揚個性、展現個人才華提供了有利的展示平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對于剛剛步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他們對話題作文的要求和個性特點,認識還很模糊,常常出現將話題作為作文的文題,當命題作文來寫,造成審題不清,答非所問。更有甚者,對所給話題內容——老鼠吃天,無法下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理解、練習寫作話題作文。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讓他們認識話題作文的特點,掌握話題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話題作文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題目自擬。有人認為:命題作文就像篾匠給我們做好了一個現成的籮筐,只需我們向籮筐里填東西就行了。對作文的體裁、內容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限制和導向。話題作文則要求我們用所給的材料自己編織籮筐,再根據籮筐的樣式來填充適宜的內容。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充足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我們既可以把它編成傳統的,也可以進行自主創新,編成時髦、時尚的……但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話題作文的擬題要以話題為依據,以內容來定題目,所以從擬題到立意都不像命題作文那么直接、明確,因而學生就覺的難度太大,不好寫。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從以下幾點做引導:(一)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擬題方法。提醒學生在話題上加字構成文題。如要寫“讀書”的話題作文,就可以擬成“我愛讀書”、“好讀書”、“讀書好”、“讀書印象”、“難忘的讀書經歷”等。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學生,在加字時要注意文體的選擇,最好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擬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明確他們要寫些什么,怎么寫就順理成章了。(二)善于發現學生命題中的閃光點,讓他們樹立信心,從而對話題作文產生興趣。教學中針對學生習作中較好的擬題,先不強求文題一致,只要擬題稍有特色就應該做特別點評。如《開卷有益》、《知識就是力量》、《讀書破萬卷》,也許內容不盡如人意,但單列點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擬題可引用詩詞、名言、成語、歌詞等。還可利用修辭格為文題讓文題增色、閃光,如《如風的歲月》、《生活是首悲歡離合的歌》、《人生如棋》等。當然,對于那些精彩的擬題,我們更應大加贊賞,同時也要表現出自愧不如,對學生加以鼓勵。如以寫人為主的作文題:《小壞不壞》、《多管局局長》、《家有老頑童》、《調皮的媽媽》等,這些文題就很新穎,我們在肯定的同時,要大加贊賞,從而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長處,以后可以大膽的進行創新,讓自己的文題更有新意。(三)擬好題目以后,教者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如何緊扣題目來選材、立意、布局。讓學生明白:話題作文命好題以后寫作時和命題作文一樣要做到文題一致,選材新穎,內容充實,條理清楚。即在擬題時,就要構思,寫什么,怎么寫,哪些重點寫,哪些可以一筆帶過,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才可以動筆,這樣作文就如行云流水了!到了這里,話題作文的寫作目的也就達到了,教者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以上三點做法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也需自擬題目,而且寫什么樣地文章,表現什么主題的主動權都在自己。
文體不限是話題作文的第二個特點。七年級學生還只習慣于寫記敘文,有時雖然想嘗試其他的文體,但大多數時候卻是文體混雜,魚目混珠,讓我們分辨不出究竟是什么題材。需要留心的是,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其他文體,我們切記別進行否定,也別提出過高要求,讓他們做到盡善盡美,只要切合話題,特點明顯,就應鼓勵并做特別點評。如以“愛”為話題的作文,有學生寫《流年匆匆,母愛相隨》。看題目是散文的抒情意味很濃,但內容卻往往以記敘為主,抒情成分較淡。點評時以題目為切入點,來講講散文的特點,抒情的方法。而另一篇《愛的力量》是一篇議論文,雖說理不充分,證據也沒有很強的說服力,但卻有明確的觀點。這些習作在講評時都要給以充分肯定,明確文體,旨在讓學生了解話題作文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寫出生活中發生在自己身邊最動人的事,表達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亮點,我們也須特別關注。借助作文講評點評亮點,激發學生寫話題作文的興趣。如學生作文中美好的開頭、精彩的結尾、生動的描寫、感人的抒情、明晰的哲理、精煉的點睛之筆,這樣的句段,我們教者也應做特別點評。如作文《我懂得了學會承受》,結尾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應該是一道一道的題,這一道又一道的題,既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它們在正確與錯誤的交替之中,塑造出不同色彩的人生。”雖然概括的不夠準確,可也耐人尋味,值得肯定。
我堅信,只要在平時持之以恒,多留心學生的點滴進步,發現他們寫作中的細微的火花,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由題目到內容,由字詞到句段到整篇,逐步引導,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訓練,相信學生一定會提高寫作水平,寫出精彩的話題作文來的。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早陽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