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的重要性,案例教學在實踐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本文試圖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主要有以下幾點要解決:教師與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與不足之處;案例的選取與應用。
【關鍵詞】地理課程;案例教學;教學方法
在中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越來越多的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拓展,為他們后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案例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需要,它可以將地理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打造出理想的情景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正越來越多的為廣大師生所接受。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會有許多不理解與困難。我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教訓,旨在對以后的案例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把案例作為教學中的主體部分,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講解與引導實踐,達到課堂上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水平,提高學生研究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過程
1.呈現案例
教師根據不同需要,可以在上課前一周,或者在上課當天,讓學生得到案例。素材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文字,圖片,也可以利用現代影音技術。
2.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討論
因為偏重于自主學習,教師在這里只相當于一個指路人,把學生帶到正確的方向上即可。
3.研究探討
探討的內容不外以下幾種:案例的主要情節是什么,重點是什么,有哪些解決辦法,我們要做出哪些決策。
4.總結
教師源于案例,對地理知識點進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勞動程果。要根據學生研究得來的正確結論進行總結,而不是根據自己備課得來的結論進行總結。實際上,這兩種結論殊途同歸,但是,一定要讓學生看到他們的勞動價值。
二、中學地理教學對于案例使用的選擇原則
(一)材料要真實
這是選擇案例的重要原則。案例要來源于客觀地理事實,在自然或者社會中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是來源于教學參考書,要確保參考書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不能用不適應當地地理教學的內容,也不能用過于陳舊,跟不上當代教育需求的案例。如果是教師為了教學需要而自編案例,則更應該注意案例的客觀真實,在充分搜集素材的前提下進行編輯,使案例與基本的地理事實相吻合。
(二)案例選擇要恰當
案例選擇要為地理教學這個中心進行服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選擇裁剪上要注意,第一是要有比較鮮明的地理性,具有典型特點,能達到使學生聞一而知十的效果。第二是案例要準。有可能某個案例非常優秀,但是它用在這個地理知識點上不合適,那么我們必須要舍而不用。案例一定要貼近教學主題。
(三)案例要能盡可能多地覆蓋知識點
案例教學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低估。教師在準備案例之前,應該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后再選擇典型的案例將這些知識點盡可能多地覆蓋上。比如講到地球內力作用,就可以應用到近年來發生較多的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加以介紹,引導學生總結它們的規律與內在聯系,然后逐步將所要學習的內容滲透進來。再比如講到人口遷移,就可以應用到前些年播出的兩部電視劇《闖關東》、《走西口》,以電視劇為切入點,來把握人口遷移的原因,人口遷移的方式與類別。我們要注意,同樣一個案例,它可以為一個知識點服務,也可以同時為多個互相聯系的知識點服務,關鍵在于教師怎么應用,如果運用得當,一個案例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案例教學的局限性
(一)案例教學并非在所有課程內容上都合適
地理學科文理兼備,在偏向于理性思考的部分,比如地理的基本理論知識,有關讀圖、繪圖的技能,還有像洋流運動的規律等方面,其實并不適合應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一兩個案例也很難讓學生接受所學的知識,還是應當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
(二)案例教學的時效性不強
案例教學具有形像性,趣味性。但是相對來講,它比較耗費時間,無論是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還是授課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都比較多。中學地理課節數并不很多,不可能每一節課都安排案例教學,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最好的辦法,是選擇合適的課節內容進行以案例為主的教學,剩余課節,可以適當穿插比較簡單的小案例進行講解,但是不能拿來作為主體進行應用。
四、案例教學要有針對不同學生的啟發作用
教學案例,其本身并不是作為普遍的知識點來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記憶,它本身是靈活的,我們就要把這個靈活性運用好,來鍛煉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智引導,且給以學生足夠的時間與思維空間,引導得越好,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各不相同,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同樣的案例,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性。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引導,讓全體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點之后,從案例中理解到不同的東西。這對于學生素質的養成也是很有意義的。比如,從中國西氣東輸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這兩個事件中,我們要掌握的是中國能源結構地區分布性差異。但是,不同的學生可能從這一事件中,掌握到更多完全不同的知識,有的學生甚至可以聯系到政治的、歷史的知識來進行理解。只要知識點不出現偏差,都是完全可行的。
五、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別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學生的角色定位
在不使用案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即使有互動,也往往是吉光片羽,稍縱即逝,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體現。而案例教學則不同,一個好的案例,加上教師正確的協調指導,往往能使真實場景在課堂上再現。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能夠充分體驗到角色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主體從教師變成學生,這不是簡單的角色轉變,其中包含了深層次的教學理念基礎。學生通過新角色的體驗,自主分析解決問題,自己尋找知識點,掌握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學習能力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二)教師的責任
那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作用是什么?教師把主體的位置讓給學生,那自己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其實,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全程都處在引導與操控的過程。
1.教學之前的案例安排
根據知識內容需要,把最合適的案例提供給學生。案例要隨時更新,有新的,不用舊的。不能總是要求學生對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事件進行分析。
2.教學過程中的跟蹤指導
教師在學生研究討論的過程中,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做,這個尺度較難把握,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發言,又要在合適的時機誘導學生,給以提示、發問,或者充當辯論的反方。使案例討論的發言始終圍繞在主題旁邊,不致跑題,同時又要使討論的問題逐步深化,達到目標上的理論高度。這種引導討論的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本身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
3.教學后的總結
對目標知識點進行整體的梳理與概括,還是前面提到的,這些知識點第一是學生總結出來的,具備自主性;第二是教師備課得來的,具備引導性;第三,才是教材中告訴我們的,具備準確性。
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我們要準確適當的應用,使之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為今后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臺階。
【參考資料】
[1]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鄭金洲.學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靳玉樂.案例教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周紅塵.國外地理課程標準的特點及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11):33—35
(作者單位:湖南省龍山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