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理念、一種潮流、一種手段不斷滲透“占領”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領域,并成為了中小學必修課程中的一員。本文主要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這一角度,談一談學習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方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們越來越離不開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于是乎有人斷定“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沒有文化知識,而是不懂信息技術”,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筆者一直在思考:我們的課堂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決定了教師已經不能再單純教給學生具體的計算機操作方法,現在的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有人曾形象地把教學活動比喻成“放風箏”,放風箏的人、風箏和線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那么課堂在這樣一個活動中就是一個基本的平臺,是天氣與風向等各種因素的總和,那么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究竟包括哪些內涵呢?
一、學習方法的形成
現在的學生面對漫天飛舞的教科書、輔導用書、習題資料,已經不缺少學習的資源了,如何利用有限的學習資源、學習空間提高學習的效率——這就是新課程中提出的“自主學習”并以此達到持續學習、終身學生的最終目標。學生作為一個學習的主體最終是要脫離學校教育,那么走上社會開始工作后學生的學習如何完成?與其那時候再去選擇學習方法,到不如讓我們老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筆者曾聽過這樣一節公開課,《初識WORD2000》的教學,執教老師認真、詳細地按照教材上的內容,一點一點對照軟件界面告訴學生按鈕的位置、作用等等。新課上完后,教師還安排學生打開WORD軟件,對照教材進行復習鞏固。學生剛開始還興趣盎然,認真鞏固新學知識,五分鐘后有同學開始棄新學的知識而不練,做起其他的事情,注意力開始轉移。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對于這樣一堂知識結構、理論層次相對簡單的信息技術課,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看似新穎,實則是換了形式、換了地點、換了空間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對該軟件本來的濃厚興趣、對學習的迫切渴望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過程中”,在對一個個菜單、一個個按鈕的認識中消失怠盡,導致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以及學習效率的低下。
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以“學習方法”為主要目的來展開這種類似的“理論課”教學。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軟件種類繁多,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每個學習的軟件都有自己特有的“幫助”文件。在教學某一個軟件之前,我們可以先向學生總體介紹軟件的設計背景、主要作用、代表作品等有利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后,讓學生自行尋找“幫助”來完成軟件的學習,教師在其間給予必要的知識補充與操作講解。在這樣一個比較自由的空間里,學生更容易學會更多軟件的操作,也更合理地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將之落到課堂教學的實處。
二、實踐能力的提高
任何理論的知識必須經歷實踐才能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成為自己的思想,才能為我們靈活使用,離開了實踐的理論無疑是趙括的“紙上談兵”。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課堂上的任何內容、任何知識的學習掌握程度都必須通過實踐來證明。從開機、關機到鍵盤操作,從電腦繪畫到文字處理,離開了實踐操作什么都無從談起。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間給學生創造提升實踐能力的平臺。
1.演練同步,實時記憶
現在大多數的電子教室都已經具備了“演練同步”的功能,但我們有很多老師卻還停留在“我先演示,你再練習”的教學方式上,可能我們沒有覺察到,最有效地實踐機會就這樣被自己給“扼殺”了。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如果能有效地完成第一次練習將會使整個學習過程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在第一次練習中出現問題,有可能會“落下病根”,為此,改變一下我們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和學生一起練習吧!
2.前后結合,復習追憶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個體的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點。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各種原因,大部分的學校都是每周一次課,從而導致了部分學生會出現前學后忘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完成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后就要組織學生對近階段的學習進行一次總體的復習,并能做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三、創新意識的培養
社會的不斷發展呼喚有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才出現,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堂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絕佳平臺。有人說“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想教給學生一種創新精神,我們老師自己首先要具備創新精神。有人說“創新很難”,其實創新無處不在,它就在你的一個教學環節里,就在你和學生的一段對話里……
WORD教學中,你可以讓學生基于“插入文本框”的操作“制造”出郵票、信封、卡片等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可把文本框美化成立體的、帶陰影的三維圖形;也可以基于“藝術字”來打造漂亮的報頭與個性化的文章標題;畫圖教學中,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去創作,說不定就會制作出漸變效果、立體效果、陰影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其模式與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其最大功效。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信息技術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些操作,認識一些軟件,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書本知識的灌輸與傳遞上,而要認真鉆研教材,找出課本背后的知識與設立課程的根本理念貫徹、滲透給每一位學習個體,這才是信息技術教育的真正目標與最終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丁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