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育是當前教改的熱點話題,是知識經濟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使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意識;興趣;教學實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學生主體,培養創新意識的。
一、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創新欲望
小學生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好奇心,對什么都想弄明白,喜歡刨根問底,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創新教育的起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生搬硬套地“滿堂灌”,而應給學生留點空間去大膽嘗試,敢當“小老師”。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時,教師拿著一幅長方形的十字繡走入課堂,神秘的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教師在同學們的注視下,打開十字繡,學生不約而同地輕呼,原來是一幅十字繡。這時教師舉起手中的十字繡說:“同學們,這幅十字繡美嗎?同學們說:“好美”。現在老師要拿去裝裱,如果你們是裝裱師傅,你要先做什么?“做邊框”有的學生說。“對”,那你們能算出做一個邊框需要多長的木條?我們應該知道邊框的什么呢?如果讓你們給它安上玻璃,又要知道什么呢?”學生答得五花八門。這時,學生答得對與錯,教師都不給予批評而是給予鼓勵,讓他們敢于回答。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運用學過的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等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二、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滲透課程標準,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引導和組織學生主動探究、討論、交流的師生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正是基于《新課程標準》理念中的一種新形式。它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那種單一化、模式化、教條化、靜態化的弊端。然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認識和實踐這種互動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呢?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教師要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伙伴、引導者和組織者,徹底改變單純灌輸模式的做法,要與學生平等溝通,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要求與新穎的師生和諧關系,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意愿,學生爭先恐后舉手,老師可抓住學生急于嘗試的心理,先讓學生小組交流,然后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演,并在全班說說算理,真正達到“我想學”、“學就學好”的最佳心境。最后,老師畫龍點睛,質疑問難就可以了。這樣,新課不新,學生愉悅、輕松地同老師一起去探索新知識的奧秘。
三、加強思維訓練,啟發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與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聯系在一起的,是與學生的思維活動密切相關的。課堂上,老師除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知道了是什么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這能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不把學生思維限制在一個層面上,促進他們去做一些稍深層次的探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且用變化的、發展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特別要關注的是在創新思維的培養中,要注意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框架的開放性,思維過程的獨創性等。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因為評價性思維可以為創新思維的培養起促進作用。
例如:高年級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2、2÷4、3÷6,提問這三個算式是什么關系,用什么符號鏈接,為什么。高年級的學生十分容易得出結論。在講述理由時,教師主要讓學生聯想到商不變規律,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教師又提出“三個算式”可以改寫成什么形式?它們相等嗎?你能想辦法證明嗎?根據分數和除數的關系,學生直觀地看到三個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數,因為算式相等,簡單推理出三個分數相同,這種相等是否成立呢?在學生通過操作學具、實物拼分、計算結果等方法推出了三個分數相等,這中間是否有類似于商不變的規律呢?請大家大膽猜想。大多數學生在商不變的規律鋪墊下得到: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值不變。這個規律是否適應于分數,再請同學們自己動手用猜想的辦法逐一驗證,最后證明猜想正確,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時還要在學生頭腦中再清晰兩個問題:①不是所有的分子和分母不同的分數都有這樣的規律?②擴大和縮小相同的倍數與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有沒有區別?這樣再濃縮的過程中,即讓學生通過質疑、解疑的過程,又在不斷的辨析中學到了知識,并使原有的知識體系得以發展,從中培養了學生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類推能力,創新意識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數學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強學生觀念。樹立人人都能創新的意識,把自主探索數學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實現再創造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屏南縣長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