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結構演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因此,對產業結構演化的動因、機制及路徑的把握是理解經濟增長奧秘的重要環節。在論述了產業結構演化的動因、機制和路徑后,又分別探討了需求、要素、貿易和分工、技術進步及國家產業政策如何影響產業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產業結構;需求;要素;分工;技術進步;產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030-02
產業結構演化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對產業結構演化的動因、機制及路徑的把握是理解經濟增長奧秘的重要一環。從政策角度上講,一個國家的政府只有在正確把握產業結構演化的動因、機制及路徑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產業政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的增長。本文集中討論產業演化的動因,重在指出是哪些因素影響和制約著產業結構的變動,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和制約產業結構的變動的。
一、需求結構的變動
生產的根本動因是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作為生產的主要載體,企業在為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而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投資需求。因此,消費者對于生活資料的消費需求和生產者對于生產資料的投資需求就構成了需求的兩種最基本的形態。
首先看消費需求。可以說,個人消費結構的變動對于產業結構的變動有著巨大的影響。生產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消費,生產的結構或者說產業結構必須服從消費的結構,個人消費的結構不僅僅決定了最終產品的數量和結構,也間接地決定著中間產品的數量和結構。從趨勢上看,個人消費將越來越多樣化和高級化,這必然帶動產業結構向多層次和高層次升級。
其次看投資需求。投資機構的變化和產業結構變化的直接原因。對于創造新需求的投資,將會形成新的產業而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對部分產業投資,將使被投資的這部分產業比沒有被投資的產業增長得更快,從而影響原有的產業結構;即使對全部產業都進行投資,只要投資的比例不同,產業結構必定發生變動。
最后看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說,消費和投資的比例關系直接決定了消費資料產業和資本資料產業的比例關系。一方面,我們應該認識到,消費支出結構和生產投資結構并不是相互脫節的,而是相互影響的。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愈向著多樣化和高級化的方向挺進,企業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不斷演化;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注意到,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早已表明,人們對于生產資料產業的收入需求彈性遠大于對消費資料產業的收入需求彈性,因此,生產資料產業不斷發展推動著產業結構的逐步高度化。
二、要素結構的變動
任何一個產業的存在都需要有一定的要素來支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力、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如果要素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是不能自由流動的,那么,不同的要素稟賦必然會導致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要素價格有所差異。要素價格的差異直接決定著不同國家或地區在同一種產品的生產上將面臨著不同的成本。于是,選擇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生產是合乎理性的選擇。但由于不同產業的報酬水平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從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中所獲得的產業效益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要素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是可以自由流動的,那么,由于不同的資源稟賦所帶來的比較優勢就會因為要素的自由流動而弱化。隨著要素的集聚與分散,企業數量與規模的空間組合格局必然發生變動。企業數量與規模擴張的過程,就是要素不斷被吸收的過程。企業是吸收要素的載體,企業數量與規模的擴張在宏觀上表現為產業結構的變動以及經濟增長。可以說,企業的擴張是產業迅速成長的最重要的動力之一。要素必然會向增長潛力大、效益高的企業快速地集中,這必將大大促進本地區主導產業的形成,經濟中心的形成就是主導產業群及其若干伴生企業群在空間上極化的結果。因此,要素向企業的集中有利于形成層次分明、梯度明顯的產業分工格局。
三、貿易與分工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樣,人類的需求是產業結構演化以及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因。用來滿足人類需求的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又離不開各種要素,所以,要素的分布和流動也在產業結構的演化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每個人的需求都是多種多樣的,需求的滿足依賴于各種各樣的商品和服務,而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人可以完全地依靠自己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貿易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每個人都試圖通過與他人之間的貿易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勞務。理性的經濟人為了能夠得到更大的貿易利益,就會盡量專門化地生產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這就形成了分工。生產相同商品的企業的集合體就構成了產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需求越來越豐富,市場的邊界越來越大,貿易也從簡單的個人之間的貿易擴張至區域之間的貿易直至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伴隨著貿易的不斷深化,產業結構也逐步升級。區域和區域之間之所以會有貿易,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不同區域的需求、要素稟賦等都不相同,各自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并通過相互貿易不僅能增加貿易利益,還能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不存在要素稟賦差異這類外生的比較優勢,分工也能帶來內生的比較優勢。從本質上講,區域分工意味著在區際貿易地緣差異的指導下,生產在地區間、產業間以及產業內部間更加精細的任務分派。細密的分工會帶來技術的進步,這可以說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動力。分工從本質上來講即是產業分工,分工的演進從本質上規定了產業發展的內容。分工會使原有的產業部門不斷分解和細化,并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新產業。同時,分工的深化也帶來了產業集合邊界的外延。因此,可以說,由于貿易所帶來的分工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具有重大的作用。
四、技術進步
人的需求以及要素的稟賦決定了貿易必然是人類經濟社會中的一種基本現象。貿易和分工相伴而生,分工能加快知識積累的速度,是促進技術進步的根本力量。同時,技術進步能夠反作用于人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給,從而成為產業結構演化的一個重要的力量。為什么說技術進步能夠影響需求呢?原因在于技術進步能夠降低產品的成本、創造新的市場或者是擴大原有的市場,從而改變人們對于消費資料的需求結構。另外,技術進步能夠增加可替代資源的數量,從而改變人們對于生產資料的需求結構。為什么說技術進步能夠影響供給結構呢?原因在于技術進步往往伴隨著新工具、新工藝或新材料的出現,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導致分工的進一步加深并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向高級化的方向發展。
五、國家產業政策
需求、要素、貿易、分工和技術進步影響產業結構的機理和路徑在前文已經論述清楚,可以得出,它們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因果聯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之間的聯系是有機的、內在的。是導致產業結構演化的內生性力量。除卻上述因素之外,還有一個能夠影響一國產業結構演化的強大的外生性力量,那就是一個國家的產業政策。產業政策是指導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依據。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來鼓勵或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必然因此而發生變動。
六、結論
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演化是非常復雜的經濟現象。產業結構演化的動力因素有很多,需求、要素、貿易與分工、技術進步是內生性的;國家產業政策是外生性的。事實上,除了上述諸因素之外,一個國家的歷史、政治、文化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產業結構的演化,并且,這些因素之間從來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它們共同決定著產業結構演進的方向和速度。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劉志迎.現代產業經濟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 唐志紅.基于全球視角下的產業結構開放與互動[J].財經研究,2004,(5).
[4] 胡琦.產業結構變動的經濟增長效應——產業結構理論演進與發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5).
[責任編輯 王 佳]
收稿日期:2012-04-25
作者簡介:邱暉(1981-),男,江蘇灌云人,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宏觀經濟學研究;楊晗(1974-),男(回族),山東林義人,講師,從事產業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