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會計的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西方優秀會計教材與案例分析,從而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因此,在分析目前會計雙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導向、教學手段與考核方法等角度提出會計雙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方式。
關鍵詞:會計;雙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289-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其國際化成為必然趨勢。而會計的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西方優秀會計教材與案例分析,熟悉與掌握西方會計與我國會計實務的一些異同點,對提高會計專業學生運用英語處理涉外企業會計實務的能力,培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解析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科目知識來達到增強該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的目的。
雙語教學模式是把雙語教學作為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從整體上形成一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具有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并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為特征的教育表達方式。它涉及到雙語教學的定位與教學模式,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課程教材的選用,以及雙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理念與思想等諸多問題。
加拿大和西歐國家(例如比利時、盧森堡等)的一些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實踐證明,雙語教育能夠比較省時、省力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語言的能力。香港一些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實踐對此也證明,通過教學語言可以獲取語言能力的提高。在中國,雙語教學不是國際上的“雙語教育”概念,它是對單一文化的學生進行兩種語言混合式的專業教學,不存在文化影響因素。我國內地大學雙語教學具有教學的一般性質,但同時又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差異(如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不同的目的與模式)。同時,“雙語教學”主要是指由教師傳授學生學習組成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指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它比教育的活動范圍窄得多。
會計學雙語教學作為會計學專業一種新教學形式,亟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途經和培養學生的有效方式。因此,對于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研究和探索是極其必要的。會計雙語教學同樣涉及到如會計學雙語教學的定位與教學模式和會計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課程教材的選用以及雙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理念與思想等諸多問題。
二、目前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中西方國家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環境等存在的差距,使中西方會計存在很大差異。如中西方會計循環或程序的差異、作分錄與日記賬設置方面的差異、講述會計流程所用企業類型的差異、會計科目的詳細程度的差異等。這些專業知識差異以及雙語教學形式增加了會計學雙語教學難度,也帶來以下諸多問題。
(一)雙語教學與專業外語的關系認識模糊
目前,許多老師、學生甚至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兩者各自的定位不十分清晰。認為會計雙語教學等同于會計專業外語,或者在實際教授的過程中采用會計專業外語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教學的人不占少數。專業英語是外語教育界為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而進行實用性語言教學改革的產物,它側重于語言教學的方法,教學過程以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訓練為主線。但在雙語教學的情況下,主要是在用第二種語言講解某一專業知識時,培養學生在聽說讀寫(尤其是聽和說)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確區分其與專業英語的關系將影響到教師如何開展雙語教學、學生采用何種態度對待雙語教學、學校如何管理雙語教學這一連串的問題。
(二)雙語教學管理不到位
在教學行政部門的管理中,首先,一方面使用的是外國原版教材,一方面又要遵從原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大綱,兩者之間存在矛盾,使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過程中左右為難,無所適從。其次,在課時安排上,針對同樣的教學任務,會計雙語教學比一般教學需要更多的學時才能完成(目前僅有約50左右學時),因為既要用英文講述又要用中文解釋和講解。再者,管理部門缺少科學的管理手段保證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師生英語運用能力欠缺與教學高要求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會計雙語教學對教師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和寫作能力要求十分高,但是目前的授課教師很少能達到這一要求;另一方面,盡管近年來大學生公共外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六級外語通過率不斷上升,但就整體而言,學生外語水平仍參差不齊,特別是聽力、口語和寫作方面能力的欠缺仍為普遍而又突出的問題。由于英語基礎較薄弱,在雙語課學習中,許多同學表現出抵觸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法不靈活、考核形式單一
會計雙語教學要求在課堂上大量使用專業英語,加之針對學生聽力理解普遍滯后的狀況,教師往往會采用增加黑板板書的方法來彌補,某些重點難點問題教師還需要重復講解等,但在講解與展示內容的過程中,受教師講授與學生理解能力、講授內容的難易程度等條件約束,未能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向性、突出啟發性,以更直觀、更生動、更快捷、更利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如使用手勢、形體語言、圖形、動畫、錄像等)進行。考核手段也基本采用一般課程的考核方式與分值結構安排,沒有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目的、雙語教學定位、教學內容等對考核形式與效果的影響。
(五)教材選取的困難
選擇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證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使用的準確、專業內客表達的地道、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真正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客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但往往在國外原版教材中難以找到深淺程度相當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較為滿意的又可能因有的是標準或規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或者有的是教材編寫的風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徑庭而不合適。
三、會計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建立
建立雙語教學模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培養學習研究能力為導向,合理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多個方面。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在雙語教學中,要變知識教育為能力培養,其教學目標應是通過雙語教學提升學生第二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其次,教學大綱設計要與教學計劃相一致。再次,設計教學程序。教師要將教學材料進行合理的編排,把教學的內容按照相關性、學科發展的先后或難易程度等依次展開,逐步將學生引至學科發展的前沿和重大攻關課題。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多種語言表達形式改善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畫面清晰、色彩明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刺激學生的視覺帶動其聽覺,有助于提高其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因此,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如重復性可替代語句的使用、夸張的手勢和體語、設問、圖畫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時,才易于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取得的成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
(三)改革考核辦法,引導學生注重學習能力的提高
設定的制度將通過影響人的行為而影響目標的實現,因此,要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使學生從應試教育中只注重死記硬背轉變為注重研究能力的提高,就必須改革對學生的考核制度。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而非在期末考試中,因而對學生成績的考評不能太注重期末考試的成績,而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例如,平時討論、學術論文寫作的成績應占總評成績相當的比重。期末考試要考出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合理選擇教材,搭建教學資源平臺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高質量的雙語教材要內容新穎、難度適中。為掌握國外會計準則、國外管理理念的內容,應盡量選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
此外,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工具收集本學科發展的最前沿資料,下載供教學使用;還可向學生推薦一些國外的財經網站,教會他們如何利用網上的信息與教材的內容相結合,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可以圍繞一門課程設立一個專門的網站,及時提供最新的補充材料和教學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課程交流平臺,供學生交流課程學習體會、提出課程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并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通過教學平臺的建立使教學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結語
會計雙語教學需要在教學管理、理念、實踐、方法等各個方面統籌安排、合理規劃,需要按照系統觀原則建立合理的會計雙語教學模式,并加以實踐,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過程逐步完善雙語教學理論和實踐,提高雙語教學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運蘭.雙語教學采用西方會計教材差異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1,(2):118-119.
[2] 向友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學雙語教學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12):74-75.
[3] 孫鵬云.會計專業雙語課程的教學體會與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4).
[4] 余志君,張黎.國內近年來雙語教學研究評析[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8.
[5] 于侃.雙語教學方法探索[J].華章,2012,(5):165.[責任編輯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30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09D132)
作者簡介:馬小琪(1971-),女,河北山海關人,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