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為加強高校干部管理、促進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該說,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是深化高校改革與發展,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根本需要。但是,高校審計實務中存在許多弱化審計監督作用的現實問題,阻礙了經濟責任審計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所以,迫切需要對存在的普遍性的、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提出針對性對策,以進一步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力度。
關鍵詞:高校;經濟責任;監督
中圖分類號:F239.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150-02
高校經濟活動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高校及有關部門或單位的領導除了在教學、科研、行政等方面擔負管理和領導責任外,在管理和使用高校資金、資產等方面也承擔著相應的經濟責任。當前高校開展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為加強高校內部經濟管理,維護高校經濟秩序,提高辦學實際使用效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應該說,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是深化高校改革與發展,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加強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根本需要,是高校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和措施。但是,近年來高校屢屢出現領導干部違法違紀事件,要求高校審計工作必須創新。因此,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的監督力度,對促進高校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強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力度的必要性
一方面,強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力度,是促進領導干部依法廉潔從政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證。高校權力主要集中在各負責人手中,為使負責人用好權,依法廉政行事,就必須利用政策法規和紀律規定來約束其行為。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發現問題,揭露和懲治腐敗人員,能夠促使領導干部自我約束、自我規范,努力避免管理不善和決策失誤,從而約束領導干部的行為,保護領導干部的成長,發揮預警作用。另一方面,強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是規范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機制的重要手段。經濟責任審計監督通過對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事項的審計檢查,及時發現存在財務管理漏洞,查清和發現隱蔽的經濟問題,量化領導干部的成績,促使相關部門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不斷提高經濟管理和決策水平。
二、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實務中弱化監督的現實問題
(一)領導干部的責權不明確
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明確是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高校內部管理中普遍缺少規范、科學、明確的責任標準,被審計領導干部的權利、義務及職責并不具體、明確,尤其是許多高校還沒有實行經濟責任制,很多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的概念還很模糊,而且相當多的領導干部一般由醫學、理科等方面學者或研究人員兼任,他們甚至不知道審計部門還要對自己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承擔怎樣的經濟責任,所以,審計人員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往往無法準確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使得經濟責任審計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審計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缺乏權威的評價標準
高校對經濟責任審計一般僅有總體性制度規定,沒有具體的評價指標,對審計質量沒有具體要求,而且由于沒有權威公認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或者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遵循,在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導。為了減少沖突,規避矛盾,審計人員往往避重就輕,從而難以查出重大錯報、違規違紀等嚴重問題,在審計評價時則只能無針對性的泛泛而談,勢必影響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職能的發揮。
(三)責任難以界定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高校中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時間不長,多數前任領導沒有經過離任審計,造成對后任被審計領導干部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及應負的經濟責任難以認定;二是前任領導遺留問題,如決策失誤,需要現任領導去消化處理,這樣必然影響現任領導的經濟責任產生影響,但影響程度很難認定;三是雖然很多重大經濟決策經過了領導班子集體討論并通過,但是主要領導有很大的潛在影響力,很難界定到底是個人責任還是集體責任。
(四)任中審計開展不夠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大多是在干部換屆輪崗時進行,或僅對有職位變動的領導干部開展離任審計,任中審計往往僅在有舉報的特殊情況下臨時開展,導致有的專業技術較強的部門領導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校辦企業領導,因長期沒有更換而從未進行審計,使他們處在審計監督之外,弱化了審計監督的作用。
(五)對審計結果利用程度不高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會針對有關問題,提出審計建議,并對被審計干部任期經濟責任情況做出評價,本來這些審計結果應該成為組織部門選拔、任用、獎懲干部的重要參考,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沒有建立考核和責任追究方面的指標和程序,也沒有對組織部門如何運用審計結果及審計結果運用情況如何進行反饋的規定和要求,于是審計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或“杳無音信”。而且在離任審計中,被審計領導干部往往已經被選拔或任用到新的崗位,審計中檢查出來的問題一般只能要求繼任領導進行整改,對被審計領導干部沒有起到應有獎懲作用。所以對審計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審計的地位,使審計監督成為空話。
(六)審計報告公開性不夠
經濟責任審計完成后,審計部門會按程序將審計報告提交給經濟責任審計的委托人組織部,同時送達被審計領導干部。但是,組織部門往往僅將審計報告存檔即告了結,未將審計報告在校內一定范圍內公示,所以,基本上除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的成員和學校有關領導之外,其他人員無從得知審計情況。這種做法限制了校內師生民主監督的權利,阻礙了審計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三、強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力度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高校各級經濟責任制
高校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制,應以責為依據,責權利結合為原則,使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在經濟工作中按規定行使權力,按規定承擔責任,并應根據實際情況,在“誰主管,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基礎上,建立健全學校領導、財務部門、各有關部門、二級單位主管人員等各級、各部門經濟責任制及多層次的管理體系,通過一級管好一級、一級帶動一級、逐級實行經濟責任制,明確校內各級人員在經濟管理工作中的權利和責任,增強單位領導及有關責任人的經濟責任意識,要求各級人員按崗位責任制的規定在經濟工作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各項財經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規范審計評價體系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應包括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實施情況、遵紀守法情況等幾個方面,針對高校中不同類型單位負責人的經濟責任特點,以經濟責任的具體內容為依據,對高校職能部門、有辦學能力的院系、二級財務、校辦企業等不同類型的負責人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要劃清現任責任與歷史責任、直接責任與主管責任、主管責任與客觀因素影響的界限。
(三)前移審計監督關口
高校內部審計要在做好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主動前移審計關口,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使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成為常態,將以離任審計為主轉變為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相結合并側重任中審計的方式,把工作重心由事后監督前移為事前和事中監督,以便及時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發生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改進被審計領導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規避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
(四)完善審計結果運用機制
將審計結果納入到干部廉政檔案和干部考核檔案中,把經濟責任審計與對干部的管理監督有機結合,定期交流和通報經濟責任審計情況,研究和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紀檢監察、組織部門及時介入,必要時對被審計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責令改正。對因工作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確有經濟問題的進行相應組織處理,嚴重違法亂紀的則依法立案查處;同時,對于成績優秀的領導干部要進行適當宣傳,按規定給予表彰或提拔重用,真正做到“審”與“用”結合。
(五)建立審前公示與審后通報制度
對被審計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前公示,一方面暢通監督途徑,把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與審計監督有機結合,形成監督合力,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使被審計領導干部充分重視和配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同時為維護廣大師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促進審計建議的整改落實,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公告審計結果,如在學校網頁上公布、召開被審計單位職工大會通報審計結果等。
參考文獻:
[1] 王從基.強化經濟責任審計 完善監督制約機制[J].中國農業會計,2010,(12).
[2] 秦守成.深化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思考[J].審計月刊,2011,(7).
[3] 鄭玉良.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1,(3).
[責任編輯 仲 琪]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簡介:安紅(1981-),男,安徽鳳臺人,注冊會計師,中級會計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高校財會及審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