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東北對日宣戰。這一行動不僅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的歷史進程,而且對抗戰勝利后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蘇聯出兵東北是有條件的,因此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評價蘇聯出兵的原因,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蘇聯;出兵;東北;原因
中圖分類號:K1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220-0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8日,美、英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宣戰。因此,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一、為了實現雅爾塔秘密協定的承諾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舉行了雅爾塔會議,會上美英兩國與蘇聯簽訂了一個損害中國主權利益的秘密協定。在2月8日下午,美蘇兩國領導人就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及蘇聯在遠東的政治要求問題,單獨舉行了會議。美國迫切需要蘇聯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立即參加對日作戰。2月10日,在會議討論后,蘇聯把提出要求的正式草案交給了哈里曼。美方發現此草案,超出了斯大林口頭上提出的要求,有的問題的提法措辭也很含混。對此,美蘇雙方又作了進一步討論,并互相做了一些讓步,最終達成了雅爾塔協議。
美國政府表示將支持雅爾塔協定,這使國民黨政府心存疑慮。1945年8月14日,中蘇正式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共有八項條款。條約規定:中蘇兩國將協同對日作戰,直至獲得最后勝利;非經彼此同意,不單獨與任何未明白放棄一切侵略企圖的任何日本政府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在對日作戰終止以后,締約國雙方共同采取其力所能及的一切措施,使日本無再事侵略及破壞和平只可能。彼此給予一切軍事及其他援助與支持。不締結或參加反對對方的同盟或集團。
綜上所述,蘇聯為參加對日作戰所提出的條件基本得到滿足,甚至恢復了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在自己的欲求得到滿足之后,為了履行對美英盟國許下的諾言和對中國國民政府的承諾,在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后,蘇聯對日作戰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二、蘇聯為自身利益考慮以最佳時機出兵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為了與美英中同盟國消滅日本軍國主義,消滅日本的軍事武裝力量,結束戰爭,實現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但是,假如從歷史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重新審視,我們不難看到,蘇聯對日出兵實際上是為了自身利益而考慮,是為了恢復它在遠東的權益,并且以最佳時機出兵。
沙皇俄國在幾個世紀以來或利用外交、軍事手段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實施影響和控制,或直接擴大其疆界、掠奪領土。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后,沙俄企圖獨占中國東北地區,但是日本同時也對其虎視眈眈,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沙俄戰敗,把包括旅大在內的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和中東鐵路自長春到旅順的一段支線及與此有關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此外,俄國還將庫頁島南部及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了日本。日俄戰爭之后,俄國在遠東與日本結盟,確保其在北滿的壟斷地位。俄國革命使蘇維埃俄國誕生,但是,俄國沙皇主義的劣根性依然存在。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曾發表“對華宣言”,宣布放棄沙俄在華的一切特權,并廢除沙俄時期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但是在歸還中東鐵路和外蒙古獨立這兩個關于中國主權的問題上,蘇俄甚至于決裂而不肯讓步,“對華宣言”最終成為一紙空文。
中國大革命的失敗使蘇聯轉而采取強硬的手段,通過中東鐵路戰爭以及運用軍事武裝保持外蒙古獨立來確保其在遠東的權益。九一八事變后,國際形勢發生急劇變化。蘇聯為了保護自身安全避免與德日兩面作戰的困境,將主要力量投入歐洲。而在遠東地區,蘇聯一方面對日本采取中立、妥協的態度;一方面暗中提供一些軍事援助支持和鼓勵中國政府對抗日本,由此牽制日本。蘇聯通過這樣的遠東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地保證了其東線的安全和穩定。但事情的真相是,斯大林不可能放棄俄國的遠東權益。
為了奪回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失敗所喪失的利益,歐洲戰事稍有好轉,在雅爾塔會議之前,斯大林就表示蘇聯對遠東地區是有“政治要求”的。關于遠東問題的雅爾塔秘密協定甚至寫明:“恢復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益”。
1945年夏,美國曾利用《波茨坦公告》企圖引誘日本政府及早投降退出戰爭,由以搶在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之前結束戰爭,避免蘇聯插手日本問題。但日本統治集團最終采取強硬態度。美國的誘降策略沒能成真,于是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斯大林很清楚美國的企圖。國際戰局進展飛快,對日戰爭很快就要接近尾聲,所以蘇聯加緊了出兵東北對日作戰的準備。而美國投擲原子彈的消息傳來,更是加快了蘇聯的行動。
以上情況都說明蘇聯出兵東北參加對日作戰的原因,是因為蘇聯是要恢復在遠東地區,特別是在中國東北的自身利益,雖然這一目的只有在戰勝日本,并且必須通過自身出兵參戰打敗日本之后才能實現。但正因如此,蘇聯才會選擇最佳時機出兵東北參加對日作戰。
參考文獻:
[1] 孟憲章,楊玉林,張宗海.蘇聯出兵中國東北[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2] 汪宇燕,何明.蘇聯出兵東北始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
[4] 世界知識社編輯組.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考文獻[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5.[責任編輯 王 莉]
收稿日期:2012-04-23
作者簡介:盧哲(1986-),黑龍江青岡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