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在高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網絡的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迅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和環境中,已經面臨諸多艱巨的現實問題。為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形勢發展需要,解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必須要從優化教育理念、優化教育途徑及優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等層面進行系統的建設。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233-02
網絡自1994年全面接入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的關系就一直是學界關注的話題。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是應網絡需要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高等院校作為信息化程度高的重要場所,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創新知識、集聚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問題,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2011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6.2%,較2010年底提高1.9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更達3.18億。2011年上半年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從6311萬增長到1.95億,半年增幅達208.9%,在網民中的使用率從13.8%提升到40.2%。手機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從15.5%上升至34%。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上網成了流行時尚,上網也漸漸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開拓了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同時,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和自由性,也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很大的沖擊。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1.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機遇
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嶄新的手段。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學生之間架起了相互溝通交流的通道,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電子公告牌、QQ、電子郵箱、博客及網站等形式把教育內容傳輸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教育。
網絡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網絡交互式遠程教育方式使不同地點的高校學生既可以通過網絡共享思想教育資源,又可在網上自由地向老師咨詢思想問題,與其他同學開展思想交流和討論,從而避免了重復性的勞動。同時,網絡技術的運用,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更加現代化,因而具有全新的活力和吸引力,影響更大,感染力更強,效果當然更好。
總之,網絡的開放性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網絡的互動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網絡的便捷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網絡功能的多樣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1]。
2.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
網絡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單靠思想政治教育相對獨立的自身力量來適應網絡社會呈現的各種新問題,顯然已力不從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呈開放態勢,充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來開展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和制度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2]
網絡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巨大沖擊。首先,網絡影響著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在網絡世界里,人與人面對面溝通機會大大減少,極易引發大學生緊張、空虛、孤僻等心理問題。另外,由于網絡的自由性和豐富性,對大學生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有些大學生甚至可以不睡覺、不吃飯,整天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之中,從而引發健康問題。其次,網絡沖擊著教育客體的思想觀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環境更加開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想利用這一機會通過網絡對我國網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從而使網絡充斥著分裂主義、拜金主義、黃色、暴力等信息,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創新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是,在相當一部分高校中,教育觀念落后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變,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不足,一些教育管理者不能夠適時轉變觀念,不深入研究網絡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特點,一味沿著舊的教育方式工作。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由于網絡的迅速發展及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后,我國還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出臺比較完善的規范大學生上網行為的相關條例。其次,在網絡監控方面還不夠完善,缺乏一定的約束力。由于利益的驅使,非法網站屢禁不止,在大學生是非觀還未成熟的情況下,這使得他們極易沉迷網絡的非法內容。再次,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管理制度方面忽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層面,沒有很好地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并根據學生個體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滯后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培養出既懂思想政治藝術又懂信息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而現在我們正缺少這樣一批人才隊伍,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表現出如下缺點:第一,缺乏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觀念;第二,缺乏利用網絡手段處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力;第三,缺乏足夠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識和主動參與實踐的態度。
4.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軟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全國有很多高校即使已建成并投入正常運轉的校園網,由于各種信息資源因素和其他技術方面的原因,造成教育功能不能得以充分發揮,僅僅停留在校內辦公的層面。一些高校網站還存在內容乏味、消息陳舊、信息量小、界面單一現象,缺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因此使建好的校園網形同虛設,導致學生從來不訪問本校的網站。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化途徑
1.不斷優化教育理念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資源的無限性、豐富性,為學生自主地利用網絡建構知識體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生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建構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在網絡這一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學生可能學到許多連教師都不知道的東西,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權威的下降,以至于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下降。此時,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實行灌輸教育的思想權威,而只是網絡控制中的“程序員”;他們不僅只是制造信息,而且還是傳播、監控網絡信息的信息傳遞者。在網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相互之間地位平等,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工作方式相比,師生關系隨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育的理念也必須隨之改變,這種理念的改變就是由傳統的以說教為主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以選擇和引導為主的交往式教育。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也就是搭建網絡平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間可持續性的良性互動。
2.利用網絡優化思想教育途徑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新教育方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種途徑優化:一是建設優質網站,占領網上教育陣地,整合網絡資源,拓寬網絡教育課堂。建設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思想理論課搬上網絡,并根據大學生網民網上學習與閱讀的習慣,以動態的形式反映教育內容,及時追蹤網上熱點問題,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教育的時效性。二是加強網絡監控,推動網上綠色發展,進行技術創新,杜絕不良信息傳播。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應首先運用技術手段,增強監督能力,保證網絡空間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三是開展網絡教育,提升學生網絡素養,加強網絡引導,提高學生甄別能力。搭建網絡平臺實現師生互動,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如建立QQ群、人人網、電子郵件、論壇、虛擬社區等。
3.不斷優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如何盡快熟悉網絡、掌握最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熟練掌握高科技知識,積極主動進行科學研究,堅持用正確理論武裝自己。二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通過實踐參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素質。三要加強有效監督管理,通過相關制度建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素質。四要學會制作并維護好專題主頁和網站。五要堅持進行正確引導,始終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先進的方法引導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高雅的校園文化熏陶人,用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帶動人。通過這些有效地措施,培養真正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大學生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 徐建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 宋元林.談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N].光明日報,2008-03-24.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