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型或地方性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入,應定位為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會計實踐性教學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目前會計實踐性教學忽視了整體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影響了其深入研究和人才培養質量。要全面提升會計實踐性教學質量,就必須完善會計實踐性教學學科課程建設。
關鍵詞:應用型;會計人才;實踐性教學;學科;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258-02
一、教學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0年達到26.5%,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09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1 090所,開辦會計專業591所,占54%;會計專業在校學生1 074 650人,其中本科373 763人(中國會計年鑒2009,2010)。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會計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要達到8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教育呈現出多樣化、分層化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多,教學型(地方性)本科院校主要培養目標轉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會計教育應當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分層次定位各校的培養目標,本科會計專業應定位為一般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潘煜雙、楊政、曲吉林,2009)。對企業調查發現,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實務經驗是非常重要的(陳小林、李濤,2010)。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在1989年第一號《會計教育的目標》中把終生學習能力概括為三個要素:技能、知識和職業面向。從中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實踐能力。
二、會計實踐性教學學科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會計實踐教學有利于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著力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強化實踐性教學。教育部2007 年1 號文件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要求增加實踐教學在總學分中的比重。各高校廣泛開展和研究會計實踐性教學,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存在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研究和實施現狀。近年來,本科層次會計專業的院校廣泛實施了會計實踐性教學。國內有大量的學者對會計實踐性教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了以應用能力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為支撐的目標,實踐教學突出系統性、定崗性,培養應用能力(韓傳模,2009)。從職業道德、模擬實驗教學、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對策(賈敬全,2009)。通過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資源介入,企業、學校、政府三方聯動,是實現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趙秀芳,2009)。會計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財經人才,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盧相君,2010)。國外會計實踐教學強調重構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時間,建設多樣性的基地主體。如加拿大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實踐基地,開設合作課程。
對國內外的研究和實施進一步分析發現,學生會計實踐能力構成專業核心競爭力,對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教材建設改革,通過社會資源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等方面進行理論探討和指導性的研究,奠定會計實踐性教學基礎。
2.存在問題。中國本科會計學科開展實踐性教學較晚,其規律和特點的研究還不深入。存在以下問題:會計實踐性教學效果差,流于形式;偏重對課程知識的驗證性實驗,實驗教學的目的性、系統性、連續性不夠;過多強調單科內容,忽視整體課程的系統性;教學模式封閉,未形成各專業課程相互滲透的開放性實驗系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人才培養質量放到市場中去檢驗做得不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表面化,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不足(中國會計年鑒2009,2010)。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亟待加強。
綜上分析,以往的會計實踐教學偏重業務數據的操作和賬務處理能力,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訓練不夠,已不能適應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體系完整性、系統性不足,課程內容挖掘研究不夠,缺乏層次和針對性,教材建設缺少生動性,不能全面反映各種復雜會計業務,實訓業務缺少真實感;校外實習得不到扎實的學習訓練;實踐性教學內容與理論性教學內容缺乏系統的有機組合,不符合感性和理性緊密結合的認知規律,缺乏由初級向中級、高級的遞進過程。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理論基礎、教學環境、系統組織、效果評價、質量管理等方面相對薄弱,需要進行創新和完善。制約了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深入研究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型本科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學科課程建設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實踐性教學課程建設更多地注重了會計基礎和各專業課程的實驗教材編寫,教學組織實施基本屬于各專業課程的附屬內容,沒有來自學科課程層面的基礎和指導。2004年,于玉林教授主編《會計實驗學》,總結各高校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經驗,探討會計實驗學新領域,構建研究會計實驗學教學規律的會計學科,提出會計實驗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指導會計實踐性教學,做出了積極貢獻。但該著作在會計實踐性教學理論定義、范圍界定、教學環境、課程系統整合、效果評價等方面,筆者認為還存在完善的空間。
1.明確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本科層次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學科課程建設必須服務于其培養目標,即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它是會計實踐性教學學科建設的前提和指導。本科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應具備較系統的經濟和會計理論知識、法規政策水平、實踐技能和專業拓展能力、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既要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會計崗位工作,又要具備通過歷練后成為中高級會計人才的基礎和素質,體現本科層次能力強、素質高和創新精神的要求。本科層次會計實踐教學不是單純的理論到實際的過程,也不是校內單項實驗、綜合模擬實驗和校外實地實習的簡單疊加,更不是孤立的教學活動,而應把它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環節貫穿于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就要求必須有一個系統的學科課程及其方案來統領和引導會計實踐性教學,從實踐理性的角度為學生學習會計理論提供感性體驗和認識,在此基礎上對會計學概念、方法、理論獲得較全面和較深刻的理解,并在團隊協作、組織協調等各項綜合能力方面提升其發展潛能。可見,加強本科層次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決定的。
2.完善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框架構成、組織體系和理論基礎。會計實踐性教學作為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教育技術和方法論,應該有自己的概念、范疇、判斷、推理的科學反映和充分揭示性。應具有規律性、整體性和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等特點,具有自身內在的邏輯結構和層次關系。不應該是課程體系、模擬實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校外實習、教材建設等教學要素的簡單加總,應是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的系統和學科。依據會計學理論性、政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特點,應用教育技術學、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理論基礎、框架構成和組織體系,完善會計實踐性教學學科建設,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方法和政策來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這是會計學科自身的性質與特點決定的。
3.學科課程建設的內容應包括:(1)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科學定義、意義和理論基礎;(2)會計學科體系、會計方法體系與會計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內在邏輯關系;(3)會計實踐性教學環境;(4)會計實踐性教學的課程體系,強調整體課程內容的整合性和系統性;(5)以會計實體(會計主體)和會計對象為主的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時空界定,包含一切相關的類化的對象業務;(6)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模式、內容和組織方式;(7)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實訓教程建設,充分揭示會計與會計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實質的關系;(8)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效果評價和質量管理。
4.學科課程建設體現實踐的創新性培養。以培養應用性和創新性人才為導向,設計會計實踐性教學的課程體系和內容結構,既要考慮專業能力,又要突出綜合素質培養,淡化專業學科界限,對課程進行整合、優化。在組織形式上體現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在認識論中的驗證理解、提煉升華、解決問題的關系。在實驗教材建設上,除了規范明確的核算內容,應該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探討性內容,培養學生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方法、手段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運用跨學科理論、方法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5.學科課程的教學環境建設。教學環境建設是會計實踐性教學的保障和重要特征,從環境上完全區別于傳統的學校教育和理論教學,將是會計教育值得研究和拓展的新領域。包括:(1)單項實踐訓練、課堂案例教學組織和與理論教學一體化結合。(2)中國傳統的會計綜合模擬實驗室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操作性和程序性的指導規范,如20世紀80年代國外興起“商務模擬公司”。(3)校外單項項目調查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實踐性教學環境建設。創造和運用社會資源打造松散型和緊密型實習基地,校企聯合培養。
6.會計實踐性教學的國際化視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不斷融入世界經濟的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本科教育的國際化趨勢是必然選擇。建立與國際化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塑造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熟悉國際會計規則和慣例,具備在復雜國際環境下從事會計工作、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玉林,程夏.會計實驗學[M].北京:經濟科學版社,2004.
[2] 潘煜雙,張惠忠,劉勇.會計教育改革:理論探討與經驗總結——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會議綜述[J].會計研究,2009,
(12):85-90.
[3] 盛明泉,王燁.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機制:問題與對策——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會議綜
述[J].會計研究,2010,(12):93-95.
[4] 中國會計年鑒[K].中國財政,2008:340-342,2009:421-458,2010:401-444.[責任編輯 仲 琪]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簡介:李繼樓(1967-),男,云南騰沖人,副教授,訪問學者,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中小企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