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音樂教學 歌唱 情感表現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90-01
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情感表達是歌唱表演藝術的靈魂。歌唱的方法是否正確、歌唱者的情緒是否到位等對歌唱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有較好的演唱能力,可是他們所演唱的歌曲卻不能打動聽眾。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淺,不能準確、到位地表現出歌曲中所蘊涵的情感,而教師也沒能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有的教師在教學時,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機械地背歌詞;讓學生跟在教師后面一字一句地模仿唱;僅追求學生歌聲的響亮,忽略了歌曲的輕重緩急、快慢強弱,忽視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處理。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音樂課漸漸失去了興趣,導致學生的歌聲呆板、空洞、缺乏靈魂,無法打動聽眾。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充滿情感地歌唱,引導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歌聲表達出來。
一、情境激趣,激發情感
音樂教學應該以“情”感人,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種與音樂情境相諧的氣氛,把歌曲演唱變得生動有趣,把抽象的樂理知識變得形象易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氛圍中,把自己的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
例如,教學兒童歌曲《辦家家》。課始,我饒有興趣地問學生:“你們玩過‘辦家家’的游戲嗎?”“玩過,玩過。”學生搶著回答。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玩‘辦家家’,好嗎?”這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樣,有的孩子要當爸爸,有的孩子要當媽媽……學生情緒高昂,學習熱情高漲,接下來的歌曲教學非常順利,教學效果也很好。這樣設計,激發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求,增強了學生的歌唱興趣,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遷移到音樂學習之中,可謂“投真情,真投情”。
二、依托生活,感受音樂
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生活、對音樂的不同感受;要求學生將音樂作品和生活實際相聯系,用童心去體會音樂的內涵,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視點。在學生學唱歌曲前,教師如果能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及創作故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和沖動,也能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學生只有對藝術產生了真正的體驗,才能產生表現的沖動,其歌聲才會流露出自然而動人的情感。
比如在教學《賣報歌》時,我先向學生講述了音樂家聶耳創作這首曲子的原因,讓學生想象:報童每天穿不暖、吃不飽,還要忍受著饑餓和內心的痛苦,在街頭的凄風苦雨中奔跑叫賣。“報童的日子太苦了,報童好可憐……”學生對報童的同情油然而生。于是,我抓住時機,先讓學生靜靜聽我用琴彈奏一遍歌曲,同時醞釀情緒,接著再讓學生輕輕地用“啦”哼唱一遍歌曲。在學生比較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后,我讓學生為旋律加上歌詞,開始真正的歌唱。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把握,充分地表現出了這首歌曲的精髓。
三、鼓勵創造,表現音樂
表演,是兒童體驗音樂情感的升華。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天性好動、好表現的特點,把各種形式的表演融入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歌唱中,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他們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例如,在學生學會唱歌曲《迎紅軍》后,我設計了讓學生用其他的表演形式把歌曲的內容表現出來的任務。學生很興奮,每個學生小組都積極參與表演,有的小組把歌曲改編成了故事,有的小組把歌曲編成了話劇、小品,還有的小組把演唱和舞蹈兩者完美結合在一起……真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這樣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地展示自我,既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養。
四、激勵點評,升華情感
積極的評價會激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要盡量避免用“對”、“錯”之類絕對的評判語言。教師可多用帶著鼓勵和關懷的點評用語,比如:“你的歌聲太動聽了!”“真精彩!”“真好聽,如果你能再深入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就更好了。”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優點,又留有余地,能激勵學生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情感。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為學生營造歡樂的氣氛,讓學生用情感去體驗,用心靈去歌唱。(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