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關愛教育 幼兒 榜樣
體驗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95-01
“關愛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部分?,F在大多數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精心呵護著,可謂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許多家庭整天都圍繞著孩子,什么事情都遷就孩子,無形之中助長了孩子的任性、霸道、自私。同時,不少家長一味地對孩子“施愛”,卻不注意引導孩子去感受別人給予他們的關心與呵護,認為別人,包括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失去了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那么,作為幼兒教育者,我們將如何培養孩子學會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呢?
一、教師言傳身教,埋下“關心他人”的種子
幼兒的模仿力很強,他們會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因此,教師的言談舉止會影響著孩子。要想幼兒學會關愛他人,教師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滿愛,時刻充滿關愛他人的思想,要為孩子做出關心他人的榜樣,要用自己的點滴行為去感染幼兒,影響幼兒。
比如,當幼兒不小心摔倒時,我不是責備孩子如何的不小心,而是關切地詢問幼兒哪兒摔疼了,要不要緊,同時輕輕地為孩子拍去身上的灰塵;每當有小朋友說自己不舒服時,我總是關心地詢問,同時抱起孩子,摸摸他的頭,看看孩子有沒有發燒,或幫孩子揉揉肚子等;當有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我主動地去幫助他,同時引導其他的孩子也來幫助他。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卻能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愛的種子。
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起孩子愛的火花
幼兒天生愛聽音樂、故事,愛做游戲,從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激起孩子愛的火花。
(一)音樂熏陶
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它能以“直指人心”的審美功能對人自身美的潛質進行挖掘和培養,達到對人心靈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音樂對幼兒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學時,我們可以選擇相關的音樂教材,利用音樂活動使幼兒感受并產生情感共鳴,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關愛他人。例如《我的好媽媽》歌曲就是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關愛,在學習了歌曲之后,我讓孩子說說歌曲中的寶寶做得對嗎?為什么?“做得對,媽媽下班回家,他給媽媽倒茶”“他關心自己的媽媽”……“那以后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了,你會怎么做呢?”這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有說給媽媽捶背的,有說給媽媽倒茶的,有說給媽媽拿好吃的……然后,我請幼兒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這首歌曲的內容來自于生活,貼近孩子,很容易誘發幼兒的情感。通過這些活動,充分發揮了歌曲的教育價值,幼兒也得到“愛”的熏陶,體驗到關愛他人的情感。
(二)故事激發
《竹籬笆和牽?;ā返墓适?,孩子們可謂是百聽不厭。在他們理解了故事內容以后,我把故事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我在班級里創設故事情境,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別以故事中竹籬笆和牽?;ǖ慕巧M行故事表演。幼兒很快就進入了角色表演,無形之中他們也把自己的情感帶入故事中。而孩子通過竹籬笆“幫助”牽?;ǖ墓适?,體會到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關愛別人是件美好的事情?!靶∨笥褌儯绻麆e人有困難了,你會怎么做?”“我會幫助他。”“我也會?!薄诒硌葜?,教師通過畫龍點睛的問題,適時地引導幼兒,讓他們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從而培養幼兒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
(三)游戲升華
孩子天生對游戲感興趣。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設計一些與關愛有關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關愛他人。
例如娃娃家,幼兒對這個游戲也是很感興趣,我讓孩子自己扮演爸爸、媽媽,我扮演小寶寶,讓他們給“寶寶”穿衣服、喂飯、帶“寶寶”做游戲等。幼兒從游戲中體會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從而懂得珍惜父母的愛,學會關愛父母。
三、親身體驗,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結合平時的教學,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潛意識里不是不想關心別人,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幼兒關愛他人的體驗,幫助幼兒學會關心照顧別人。比如,剛開學的一兩周,小班的孩子大都哭鬧不止,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于是,我帶領我們班的孩子走進小班,去哄勸小班的弟弟、妹妹,同時還幫助他們穿衣服、穿鞋子等。每個學期,我都組織孩子到學校食堂參觀,在孩子看到食堂里的叔叔、阿姨為了給我們準備可口的飯菜累得滿頭大汗時,我會抓住教育時機,“小朋友們,瞧,叔叔、阿姨們滿臉都是汗水,”“他們好辛苦?!薄拔覀內退麄儾敛梁埂?。說著,孩子們就掏出口袋里的小手帕給叔叔、阿姨們擦汗去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明白了叔叔阿姨們工作的辛勞,也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正是因為他們從心底里感受到食堂師傅做出的飯菜不容易,所以中午的午餐,孩子們不再挑食,個個都把自己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的。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讓他們都有一顆愛心。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