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本該是一方神圣的凈土,是青少年學生接受教育成長的地方。然而,社會不斷變遷與轉型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各種問題的青少年學生屢屢出現,校園暴力、性犯罪的頻頻出現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從學生之間因瑣事引發的互毆到師生沖突的發生,從普通的校園暴力分割到校園暴力犯罪,從未成年學生跨校作案到社會黑惡勢力的侵入……種種問題,一幕幕讓人痛心、令人震驚的慘劇仍在繼續上演,這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本文通過一系列事實的分析,闡述了轉型期校園犯罪現象增多的深層次原因,認為近年來中學校園犯罪現象增多,是學校、家庭教育、社會文化影響及青少年本身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依此,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止校園犯罪的幾點建議,即應著重加強家庭教育與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從司法實踐來看,青少年犯罪大體有以下特點:一是違法犯罪趨于低齡化。十四五歲就違法犯罪,有的甚至做出大案要案。二是犯罪類型越來越多,以侵財性犯罪為主,如盜竊、搶劫、敲詐等。此外傷害、殺人、綁架、搶奪等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三是是犯罪動機簡單,沒有明確作案目的,一般沒有事先預謀,多屬一時感情沖動,有的出于好奇,自我表現和要求偏激,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是由一定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所致。內因上,主要是青少年自身原因,外因上,主要來自家庭、學樣和社會三個方面。
1.青少年自身原因
(1)未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人生觀
許多青少年犯因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常將社會上正面的東西看成是反面的,而反面的東西則認為是正面的。如部分青少年認為在社會上橫行霸道,打架斗毆的人是英雄,將吃喝玩樂、“闊少爺”的生活方式看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標。盲目的崇拜和盲目的追求,導致某些青少年接受了反面“偶像”和不良文化的影響。為了達到他們所謂的“高沿生活”,走上犯罪道路。
(2)道德觀、意志力薄弱、心理上不健康
在豐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下長大的部分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意識特別強,個人利益高于一切,常因一句話、一點小事吃了虧就圖報復,走極端。如某些在校學生會結伙逃學、玩游戲機、泡網吧,當超越消費能力時,他們就會通過盜竊、搶劫、敲詐等非法行為獲取錢財。
(3)文化素質較低
成年人犯罪一般是與文化程度成反比,文化水平越高,犯罪率就越低。而未成年人則是兩低一高,即小學文盲犯罪率低,高中以上文化的犯罪率也較低,初中生犯罪率較高,在近幾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有75%為初中文化程度。原因是我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使文盲幾乎沒有,而初中畢業后未能升入高中的較多,這些無工作可干的青少年,整天游手好閑,在心理上比較空虛,好奇心較強的他們,又不甘在家中寂寞的呆著,總想到社會上找點事情干干。他們走到社會上處處感到很新鮮,對很多事物有一種神秘感,法律意識淡薄的他們不管什么事情總想試一下。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趁機拉他們入伙,部分不諳世事的少年便稀里糊涂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2.家庭原因
犯罪的青少年家庭主要有表現以下幾種:一是殘缺型。調查顯示,表少年違法犯罪的有24%屬于家庭殘缺,他們大部分從兒時就沒有了家庭的溫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最基本的權益受到侵害,甚至被人為剝奪。不少長期在社會上流浪,在一定環境條件的影響和感染下,走向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溺愛型。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的增多,有些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對其缺點不但不予指正,卻當成優點鼓勵,導致孩子隨心所欲,從小養成了自傲、享樂、蠻橫的不良習慣。三是粗暴型。有的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不講道理,棒打辱罵,簡單粗暴,使子女產生逆反或報復心理,忍受到一定程度而爆發,不少因此成為罪犯。四是放縱型。有的父母對子女的思想、學習不管不問,任其發展,最后導致子女犯罪的惡果。
3.學校原因
目前,個別學校和老師還單純追求高學分和升學率,放松思想品德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并沒有全面推開,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流于形式。而且部分學校教師的素質也較差,鄙視后進學生的現象仍然存在,體罰、訓斥差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逆反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填鴨式的教育方法產生厭煩情緒,不愿去學校,卻到社會上去游蕩,時間久了就會結交社會上的部分壞人,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社會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外國一些腐敗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我們的國家,不同程度的污染青少年的心靈。社會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金錢萬能的誘惑。隨著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使部分青少年產生了追求享樂和高消費的念頭。部分青少年為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社會不良媒體的影響。部分不良網站、歌舞廳根本不顧及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一些不應向青少年開放、傳播的東西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三是不良群體的影響。青少年基接觸了社會上游手好閑或有犯罪前科的不良群體,會在其誘惑或教唆下參與共同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對策
(一)必須提高對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認識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議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全黨全社會十分關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現在的青少年將是跨世紀的勞動大軍和科技人才隊全的后備力量,因此,對青少年的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是防止“和平演變”的需要,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
(二)全社會必須構建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立體網絡
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綜合反映,是各種社會矛盾、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產物。因此,對表少年加強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既是家庭、學校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必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一條龍”教育、挽救、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幫教體系,動員和依靠全社會的力量,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巨大合力,運用政治的、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各種手段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同時,要把對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列入各級領導責任制,實行一票否決制。要把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政法機關執法檢查的內容。
(三)要把廣大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要采取積極措施,做好青少年犯罪的早期預防。一是要從娃娃教育抓起,抓早、抓小、抓苗頭,力求將青少年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對有違法犯罪青少年進行早期矯治時,一定要區別對待,因人制宜,在摸清被矯治人心理特點和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從青少年的特殊性入手,循循善誘,因人施教,對癥下藥。
其次,要認真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階段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設置法制教育課,做到學習有教材,任課有教師,課時有保證,使他們樹立起法制觀念的意識……
第三,要辦好工讀學校和青少年勞教所、婦教所、少管所。
(四)切實加強政治思想工作
1.要抓好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使青少年懂得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更加熱愛社會主義,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2.要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引導青少年擺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
3.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4.要加強德育、勞動、生存技能的教育。
(五)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嚴打”,禁毒禁賭、掃黃打非等專項斗爭,凈化社會風氣,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六)要成立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專門機構。
四、如何預防校園犯罪
(一)規范網吧,清理整頓社會環境。鑒于網吧對青少年產生的危害,目前在我們國家,從大到《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樣的國家立法,小到各地出臺的一些規定,對未成年人出入網吧以及網吧設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規定;但盡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屢有發生。因此,如何使這一高科技的產物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這就需要我們在網吧的管理上下大力氣,從而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網吧之外。
(二)加大對出租房屋及賓館、旅館的管理力度。許多案件都反映出:個體小旅館及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為藏污納垢的場所。比如鄒等四人強奸案中,曾經有多名男女混居的現象,但均未受到房主的阻止;前面提到的因盜竊被判二年半有期徒刑的少年犯王某和李某,二人也未受過任何阻攔即輕而易舉地租房公開同居。同居,甚至是多名男女混居,在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另外,一些外來流串作案人員也常常寄居旅、執行所或租住房屋。因此,加強對出租房屋的管理刻不容緩。一是要建立出租房登記制度,做到對出租的房屋有帳可查,并對隨意出租者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其得不濱,從而扼制住黑屋出租的暗流;二是要加強對旅客證件的審查,對那些證件不全或沒有證件的以及青少年特別是青少年男女共同投宿的,一定要嚴格控制入住,并及時同有關部門取得聯系;三是要加大公安機關的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對城我內的出租房屋進行檢查,對檢查出來的違規、違章者,不僅要進行經濟上的處罰,而且要取締其出租資格。
(三)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學校管理。經查,每年學校都有很多學生違反校規校紀,小到遲到、早退,經常曠課。大之打架斗毆、酗酒滋事,嚴重的有夜不歸宿、通宵在校外上網、校宿舍內聚眾賭博。其傷痛之悲慘,其教訓之深刻,都令我們觸目驚心、不可忘懷。學校也及時頒布了多種規章制度、條例,尤其是《校園治安管理規定》、《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等,加大對校園學生的管理。
(四)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青少年的父母、親友的影響巨大,家庭教育責無旁貸。14至20歲正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年齡段,這時社會對他們影響比較大,比如錄像廳里播放的黃片以及個體書攤上的書籍等宣傳品。這些黑社會文化浸入了他們思想之中,潛伏著一種犯罪意識與根源。從諸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身上暴露出一個共性問題,這就是未成年人都很推崇他們心目中的老大,即使自己進入鐵窗,還念念不忘老大的恩德,這就反映了黑社會意識對他們的滲透之深。他們為什么易接受陰暗面的東西?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或家教不當,過度溺愛等都會導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責任感等不正常心態而失足犯罪。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則為青少年團伙犯罪埋下隱患。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是非以及價值的基本判斷,以致唯我獨尊、任性妄為。有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表時,在家庭暴力發生較多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實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他們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在人生中走得孤獨,親情遠離,使他們從孤獨走向彷徨,從彷徨走向犯罪。
要從根本上制止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重視家庭教育,法律教育,那么就請父母與社會同他們貼心交流,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總之,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全黨、全社會都高度重視,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才能有效加以抑制,使社會治安越來越好,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江西省余干縣黃埠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