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是每個數學老師擔負的義務和使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猜測,大膽探索,勇于實踐。
【關鍵詞】創新 指導 探究 尊重 創設情境 一題多解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呢?筆者在如下幾方面作了嘗試和探索。
一、加強指導,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設置,整個初中數學教學都是在進行初步的探究性、創造性教學活動。特別是新增“課題學習”這一內容,更是一個實驗、探索、交流的過程,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綜合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此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活動的探索過程中,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置疑,又注意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及時指導。數學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通過自己的探索與發現得出結論、找到答案,用獲取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能夠完成的例題盡量要讓學生自己做,使學生不斷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尊重學生主體,營造寬松的課堂空間
長期的課堂教學都是強調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方法的灌輸,過于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深度,過于強調傳承和積累,沒能把生動的、鮮活的數學事實引入課堂,制約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學生,他們的說和做,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創造因素,好奇、好問、好動、好想,他們生性中求異意識比較強烈。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保護、捕捉學生創造性思維火花,鼓勵學生創新求異。只有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才能敢問、敢想、敢說,才有可能迸射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n-2)×180°時,我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自我建構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作出自我理解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采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學生主動分析,歸納,探究,尋找規律,最后得到結論。學生自己探究多種不同于課本的方法,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學生提出的辦法有:
圖(1)在四邊形的邊AB上任取一點P,連接PD、PC可得到三個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的和為3×180°=540°,而∠APD、∠CPD、∠CPB 不是四邊形ABCD的內角,減去他們的度數和180°,從而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為540°-180°=360°。
圖(2)在四邊形內部任取一點P,連接PA、PB、PC、PD,得到四個三角形,這四個三角形的和為4×180°=720°,而∠APB、∠BPC、∠CPD、∠APD不是四邊形的內角,減去他們的度數和360°,從而得四邊形的內角和為720°-360°=360°。
圖(3)在四邊形的外部取一點P,連接PC、PD,可得到三個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的和為3×180°=540°,而∠1、∠2、∠P不是四邊形的內角,應減去他們的度數和180°,因此可得四邊形的內角和540°-180°=360°。
而有的學生針對圖(3),又想出了如圖(4)的解決方法:在四邊形的外部取一點P,連接PA、PD、PC、PB,也可得到三個三角形,這三個三角形的度數和為3×180°=540°,而∠PAB、∠APD、∠DPC、∠CPB、∠PBA不是四邊形的內角,應減去他們的度數和180°,可得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540°-180°=360°。
對這些證法我給予充分肯定和贊賞。因為平時課堂氣氛寬松民主,所以學生總能夠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其中一些奇思妙想是我在備課過程中也沒有想到的。即使一些同學發表的是不成熟或不正確的想法,只要其中有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我也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使他們產生探索和創新的喜悅和動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思維開始于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隨著情境的推進,于自然中進入角色,體驗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和主動學習的欲望,激發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這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公元前300多年,雅典一位數學愛好者去拜訪柏拉圖。柏拉圖正在思考問題,不愿受到外界打攪,便想出了一個擺脫他的辦法。“用三個9組成一個數不難,如999,但是要三個9組成一個最大的數是太難了,你回去想想吧。”很多年過去了,這位數學愛好者也未能解開這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由于該問題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充滿著懸念,學生表現出很強的參與欲望,積極思考,分組討論,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之下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成功的喜悅和激情之中發展了創造性思維。
四、巧用一題多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顯著特點,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習慣的范圍,產生出大量的變異見解,它是創造的關鍵。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開拓思路、標新立異,對原題的條件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演變,拓展、延伸、形成題網,可以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好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例如:如圖(1),在⊙O中,弦AB=AC,求證:直徑AD是∠BAC 的平分線。
分析:若把條件“弦AB=AC”看成一般的線段相等,可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證法有以下兩種:
證法一:如圖(2),連結OB、OC,由AB=AC,OB=OC,OA=OA,可證得ΔAOB≌ΔAOC(SSS),故直徑AD是∠BAC的平分線。
證法二:如圖(3),連結BD、CD,由AD是⊙O的直徑可知∠B=∠C=Rt∠(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又AB=AC,AD=AD,可證得RtΔABD≌RtΔACD(HL),故直徑AD是∠BAC的平分線。
分析:若把條件“弦AB=AC”看成是圓特定的線段相等,可結合圓有關的性質方面考慮,證法有以下三種:
證法三:如圖(4),作OE⊥AB于E,OF⊥AC于F,由弦AB=AC得OE=OF(在同圓中,相等的弦所對的弦心距相等),故AD是∠BAC的平分線(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
證法四:如圖(5),連結BC,由弦AB=AC得 ,又AD是⊙O的直徑,可證得AD垂直平分BC(垂徑定理的推論),故AD平分∠BAC。
證法五:如圖6,由弦AB=AC得
(同圓中,相等的弦所對的劣弧相等),從而可得 ,故∠BAD=∠CAD(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即AD平分∠BAC。
此題還可進行變式教學。
變式一:如圖7,在⊙O中,弦AB=CD,BA和DC的延長線相交P。
求證:PO平分∠BPD。
變式二:如圖8,弦AB和CD相交于⊙O內一點P,且AB=CD。
求證:過P點的直徑與AB、CD所成的角相等。
通過一題多解和變式教學,使學生感悟到盡管題目的條件和解題的方法在變化,但基本證法和解題思想不變,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是每個數學老師擔負的義務和使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思考和學習。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猜測,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