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語文教師如何認識閱讀教學過程是語文閱讀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前提。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潛心讀書的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應是學生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抓住閱讀教學的關鍵,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
【關鍵詞】教師 認識閱讀教學過程 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是一個老問題,但又是一個新問題?;蛟S有人會說:“學校里不是天天在讀書嗎?”可是正如朱永新所說:“那些最偉大的思想,也許并不在教科書里面。”可我們許多學校的現(xiàn)實卻是:孩子們正在遠離真正的閱讀。更可悲的是,許多老師也往往忽略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缺乏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和重視,使得學生的閱讀更加荒漠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閱讀,如何認識閱讀教學呢?
一、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潛心讀書的過程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讀應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讀不僅是學生搜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也是信息處理后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因此,每篇課文都應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以讀為手段在書中“走幾個來回”,讓學生在潛心讀書中,進行認讀、體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不同年級學生,讀的側(cè)重點、讀的形式是有區(qū)別的。低年級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盡管低年級課文文字優(yōu)美,但對于孩子來說,課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讀書還是顯得有些困難的?!澳7率亲詈玫睦蠋煛?,因此領讀就顯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級,課文中有些句子比較長,學生難以把握它們的邏輯停頓;或者是課文有些重點句,含意深刻,學生難以表達它們的情感。這也需要老師的幫助,在中高年級要加強范讀。
領讀和范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降低學生讀的難度,而且領讀和范讀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聲情并茂地讀,潛移默化中不僅聲入學生之耳,而且情入學生之心。這樣的讀更是一種幫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的過程。在教師領讀和范讀的基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就能漸漸形成語感,漸漸學會把握語句的邏輯停頓和情感,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我們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呈現(xiàn)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美麗的情境,進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讀課文。不要在朗讀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點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讀,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讀的訓練要有層次,即體現(xiàn)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二、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
在新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應該關系平等、教學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呢?
首先,要給每個學生充足讀書的時間、自主思考的空間?!俺浞指兄?,自主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的基本條件,也是對話、交流的基礎。其次,開展有效的對話和討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對話可以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兩兩之間的對話,也可以是文本、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可以就閱讀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數(shù)學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對話和討論。在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實現(xiàn)積極的、有效的學習。
三、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
閱讀教學應致力于學生的發(fā)展,致力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任何學習及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都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gòu)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簡單地傳遞、復制書本知識,而是主動地建構(gòu)。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實現(xiàn)自我建構(gòu),學會閱讀的過程。如何積極有效地建構(gòu)呢?
閱讀教學過程的自我建構(gòu)是建立在學生對文本閱讀理解基礎之上的。因此,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理解。語文再現(xiàn)生活是通過理解、想象、體會來實現(xiàn)的,是與讀者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鏈接的結(jié)果。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想象,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是對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積累規(guī)范語言。
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自我建構(gòu),應包含一定的知識點,遵循一定的知識體系,包括:理解詞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詞句和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分辯感情色彩,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表達效果;積累詞句等等。還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各個年級閱讀教學,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要求。
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建構(gòu)還包括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自我建構(gòu)。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語流之中。閱讀教學過程是在這樣的活生生的動態(tài)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貧w生命,回歸主體,回歸生活是語文新課程的重要理念,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感受、體驗、交流中,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構(gòu)建和提升。
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潛心讀書的過程;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閱讀教學過程還是學生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認為學校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如果一個學校的教育將這個問題解決了,主要的教育任務就完成了。如果我們的一個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離開校園就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但是對閱讀養(yǎng)成了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了終生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學校教育實際上不僅僅像母乳一樣給學生最初的滋養(yǎng),最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讓學生學會了自主飛翔。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外國語學校)